炎祚昔云烬,操权乘闰馀。
谁知章武年,自绍高光初。
陈寿志三国,命名无乃愚。
帝魏而蜀刘,履冠尤倒诬。
卓哉子朱子,先主始特书。
以君倒其臣,顺逆亦已殊。
帝君起河东,许帝为驰驱。
委身既得正,厉节宁能渝。
帝志在春秋,大义日月如。
下视逊与蒙,腐鼠庸诛锄。
帝没今在天,宜与上帝居。
肸蚃遍高旻,腾踏云中驹。
民来厥角崩,疾痛必以呼。
矧伊历涂炭,凤死灵芝枯。
古像光照人,当日谁所抚。
王神下空立,想见风雷俱。
一庙三百霜,鲁般犹在无。
修举万心聚,义者倡其模。
行闻许许歌,烟涌金钱输。
和平足神听,降福周穷闾。
译文
炎祚已灭亡,掌握权力趁着闰余。
谁知章武年,自绍高光初。
陈寿志三国,命名无乃愚。
帝魏而蜀刘,履冠尤倒诬。
卓哉子朱子,先主始特书。
以君倒其臣,顺逆亦已殊。
帝君起河东,许帝为驰驱。
委身既得正,厉节宁能渝。
帝志在春秋,大义日月如。
下视逊与蒙,腐鼠庸诛锄。
帝没今在天,宜与上帝居。
肸蚃遍高旻,腾踏云中驹。
民来厥角崩,疾痛必以呼。
矧伊历涂炭,凤死灵芝枯。
古像光照人,当日谁所抚。
王神下空立,想见风雷俱。
一庙三百霜,鲁般犹在无。
修举万心聚,义者倡其模。
行闻许许歌,烟涌金钱输。
和平足神听,降福周穷闾。
注释
- 炎祚(yān zào):指汉朝的末代皇帝刘协,即汉献帝。
- 操权乘闰馀:掌控政权,利用闰月余下的天数。这里的”闰月”指的是农历的二月,古代历法中用以补充一年中的闰日。
- 章武年:东汉末年军阀袁绍称帝时的年号。
- 陈寿(shěn sù): 西晋史学家、书法家。
- 高光初:指东汉末年的名将刘备,他在《三国志》中被记载为“高士”。此处可能暗指刘备的高洁人格。
- 《三国志》: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由西晋的陈寿编写,主要记载了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 无乃愚:意思是恐怕是不明智之举。
- 帝魏而蜀刘:指曹操和刘备分别属于魏国和蜀国,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两位历史人物的归属问题,或是指两位人物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
- 委身得正:意思是屈身依附于正义之人。
- 帝志在春秋:指刘备立志恢复汉室,实现“春秋”的理想。
- 下视逊与蒙:意指面对弱者要谦虚谨慎,不轻言放弃。
- 鶺鴒(xī yú)崩:比喻国家混乱,人民痛苦。
- 降福周穷闾:意指给予百姓以恩惠,使其普遍受益。
- 鲁般(duān bān):传说中的能工巧匠墨子的弟子公输班,擅长制作各种机械工具。此处可能是借用鲁般的名字来比喻技艺精湛。
- 行闻许许歌:意指民间流传的歌曲很多。
- 和平足神听:意指和平能够赢得神灵的认可和保佑。
- 降福周穷闾:意指给所有的贫民带来好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诗作,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英雄人物的形象。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描述,表达了对正义和道德的坚持和追求,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知识和人文情怀。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切,展现了作者对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艺术的表现力,是一首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