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娟娟似翠娥,登高临水奈君何。
松声欲卷愁心尽,花片犹沾血泪多。

【注释】

娟娟:明亮貌。翠娥:神话中仙女名。登高临水,指登高临水而望。奈:无奈,无可奈何。松声欲卷:松涛欲卷,指松涛阵阵作响。愁心尽:愁绪完全消解。花片犹沾血泪多:花瓣上仍然沾染着鲜血。

【赏析】

此诗为诗人观山夜宿时所作。诗中写明月照映下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心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首句“明月娟娟似翠娥”,用翠娥代月,形象鲜明。诗人站在高处俯瞰江水,只见一轮明月,晶莹洁白,宛如一位美丽的仙女在轻轻晃动。月光如水银般洒落下来,照亮了江面和周围的景物。此时,诗人不禁想起了历史上那些英勇的将士们为国家献身的故事。他们为了保卫祖国,不惜牺牲自己,就像这明亮的月亮一样,照亮了黑暗的天空。然而,这些将士们却无法与敌人抗争到底,只能在战场上壮烈牺牲。这种强烈的对比让诗人感到痛心疾首,也更加坚定了他要为国家付出的决心。

第二句“登高临水奈君何”,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无助。他站在高处,凝视远方的江水,心中充满了迷茫和困惑。他试图通过登高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却发现无论怎样都无法摆脱困境。这时,他想到了那位英勇的将士们,希望从他们的身上找到力量和勇气。但他很快又失望了,因为那些将士已经离世多年,无法再给予他任何帮助和支持。

第三句“松声欲卷愁心尽”,描绘了松涛阵阵作响的画面。诗人听到这声音,仿佛看到了松树在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这声音如同一曲优美的乐章,让人陶醉其中。同时,这声音也像是一首悲伤的诗篇,诉说着诗人心中的忧愁和思念。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诗人的愁绪似乎被松涛的声音所化解,心中的恐惧和忧虑也逐渐消散。

第四句“花片犹沾血泪多”,则进一步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悲壮场景。诗人看到花瓣上还残留着鲜红的血迹,这是战争中无数战士的鲜血啊!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捍卫国家的尊严和安全。这些英雄们的血泪是那么地珍贵和宝贵,它们凝聚着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然而,这些英雄们的鲜血却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成为了永恒的记忆和警示。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对和平的渴望。他用简洁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伟大民族的历史风貌和民族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