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策登临减,名山坐卧图。
避人来栗里,投老乞菱湖。
旧业存榆柳,新斋待竹梧。
乱离知又至,安稳故园无。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手法进行概括。

“倦策登临减”的意思是:厌倦了骑马登高,景色也变得索然无味。“名山坐卧图”,意思是:名山可以坐卧来描绘。“避人来栗里,投老乞菱湖”,大意是:避开世俗之人来到这偏僻的乡村居住下来,年老力衰就向人乞讨度日。“旧业存榆柳,新斋待竹梧”,大意是:旧时种植的桑树和榆树还在,新的茅屋要等待竹子和梧桐。“乱离知又至,安稳故园无”,“乱离”指战乱,“安稳”指和平安定;“故园”指家乡、故乡。“又至”即来临。“无”指没有。“赏析”中指出,此诗表达了诗人归隐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四句,前二句写隐居之乐,中间两联写隐居的艰难,末联写归隐后的安宁。全诗结构严谨,层层递进。首句写诗人因厌恶官场而辞官归隐,次句写他选择了一个僻静的乡村定居了下来。三、四两句写他在此地生活得并不如意,因为这里人烟稀少,缺少热闹的气氛。尾联抒发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译文:

厌倦了骑马登高,景色也变得索然无味。名山可以坐卧来描绘。避开世俗之人来到这僻静的乡村居住下来,年老力衰就向人乞讨度日。旧时种植的桑树和榆树还在,新的茅屋要等

待竹子和梧桐。乱离(战争)来临,知道又回到了故乡,家乡安稳没有战争。

赏析:

本诗作于唐僖宗乾符五年(公元878年),是诗人在罢职归乡后的所作。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朴素的笔调描写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感受。

诗的前四句,写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开头两句说,因为厌弃官场的污浊,所以辞官归隐,登临高处,但看到眼前的景色却觉得乏味。第三、四两句写诗人在此处生活得并不如意,因为这里人烟稀少,缺少热闹的气氛。尾联抒发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归隐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结构严谨,由景及情,层层递进。前两句写诗人因厌恶官场而辞官归隐,后两句写他选择了一个僻静的乡村定居了下来。三、四两句写他在此地生活得并不如意,因为这里人烟稀少,缺少热闹的气氛。尾联抒发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