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凫开国险,花月锦城香。
巨石当门观,奇书刻渺茫。
江流人事胜,台榭霸图荒。
万里沧浪客,题诗问草堂。
【解析】
“鱼凫开国险”,鱼凫,古代传说中的蜀国国君名。这里指成都地区。
“花月锦城香”,花月,形容繁花似锦,月色如画的优美景色;锦城,指成都。
“巨石当门观”,当:正对着。巨石,指高大的山石。观,观赏。
“奇书刻渺茫”,奇书,珍贵的书籍。刻,雕刻。渺茫,模糊不清。
“江流人事胜”,江流,指江河之水。人事,指世事、世事变迁。
“台榭霸图荒”,台榭,高高的建筑物。霸图,雄壮的志向。荒,衰败、没落。
“万里沧浪客”,万里,指千里之外。沧浪,沧海,泛指遥远的地方。沧浪客,指远离家乡、漂泊他乡的人。
“题诗问草堂”,题,写。诗,诗歌。草堂,指成都杜甫草堂。
【答案】
译文:鱼凫氏开国的险阻之地成都一带,花月之下锦官城里香气四溢。高大的山石正对着门观看着,珍贵的典籍刻画在石头上。江流流逝世事变迁,高台楼阁已经荒凉破败不再有雄壮的志向。我身在万里之外沧海漂泊的人,来写诗询问你成都草堂的情况。赏析:此诗作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年),当时李白正在成都任所居住的草堂,与杜甫相遇,两人便以诗相赠。
首联点出诗人到成都的时令和季节,并从自然景观的角度勾画出成都山水之美,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写景,用典。“鱼凫”指成都,“花月”指成都的春色。三、四句是说成都人珍视文化,而文化却难以流传下来。这两句既是写实,也是比喻,意指当时统治者对文化的摧残与破坏。颈联直承首二句,由景及情。“江流”指代作者自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个人处境的无奈之感。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作者的羁旅之情和对朋友关切的问候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