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绝命诗》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豁达人生观和高洁节操的绝命诗。以下是对每一句的具体解读:

  1. “身世浑如水上鸥,又携竹杖过南州。”
  • “身世”:指的是诗人的生活状况和身份。
  • “浑如”:完全如同。
  • “水上鸥”:比喻生活飘荡不定,像水中的白鹭一样自由自在。
  • “又携竹杖过南州”:表示诗人带着竹杖,继续前往南方地区。这里的“南州”可能指的是诗人最终的归宿地或者他向往的地方。
  1. “饭囊傍晚盛残月,歌板临风唱晓秋。”
  • “饭囊”:指用来装食物的容器或袋子。这里可能暗指诗人携带的食物或生计。
  • “傍晚盛残月”: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月光在饭囊里显得更加明亮,暗示着诗人即使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希望。
  • “歌板”:一种乐器,常用于歌唱。
  • “临风唱晓秋”:形容早晨秋风中的歌声,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依然乐观的精神。
  1.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
  • “踢翻”:形容诗人用双脚的力量摆脱了尘世的纷扰。
  • “尘世界”:形容世间的纷纷扰扰。
  • “一肩挑尽古今愁”:形容诗人背负着整个时代的忧愁,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里的“愁”可能指的是诗人面对的社会问题、人生困境等。
  1. “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 “不食嗟来食”:表示诗人拒绝接受别人的施舍,不愿意屈服于命运的安排。
  • “黄犬何须吠不休”:用黄犬比喻那些总是吠叫不止的人或事,表明诗人不屑于与这种人或事为伍,也不需要别人无休止的指责和批评。

赏析:这首诗展现了一个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坚韧和高尚情操的诗人的形象。他以超然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和挑战,即使身陷囹圄,也不放弃追求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物动作的刻画,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同时,诗人对于世俗的冷漠和超脱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