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脱换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念撒手归山去,谁管千秋与万秋。
【归山诗】
注释:
黄袍脱换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念撒手归山去,谁管千秋与万秋。
赏析:
此诗是一首抒发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之作。首句“黄袍脱换紫袈裟”,用“黄袍”和“紫袈裟”这两个意象,暗示了诗人曾经身披皇权的象征——黄袍,但最终却抛弃了它,换上了象征佛法的紫袈裟。这一转变,既体现了诗人对权力的追求和欲望的破灭,也暗示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宗教的向往。
次句“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生在帝王家?”则是对诗人自身命运的一种反思。他原本是一个追求清净修行的僧人,但因为种种原因,却不得不涉足尘世,成为帝王家的一份子。这里的“一衲子”,既是对自己身份的自嘲,也是对佛教禅宗中“僧俗不分”思想的表达。
第三句“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无奈。他十八年来一直身处动荡的政局之中,被迫南征北战,无法享受真正的自由。这既是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写照,也是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感叹。
最后两句“我念撒手归山去,谁管千秋与万秋。”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归宿的思考。他想放下一切,回到山林之中,远离尘世的纷扰。但是,他又不禁想到,自己虽然想摆脱世俗的束缚,但又怎能真正地脱离这一切呢?无论他如何努力,都无法摆脱这个“千秋与万秋”的世界。这里既有对世俗世界的无奈,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诗人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和思考。它既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也表达了他对超脱世俗、寻求心灵自由的向往。这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