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家言:“心如工画师,能出一切象。”此谓心犹画也。古佛偈云:“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相。”此谓生亦画也。是故心生法生,文采彰矣;各正性命,变化见矣。智者观世间,如观画然。心有通蔽,画有胜劣。忧、喜、仁、暴,唯其所取。今天下交言艺术,思进乎美善。而杀机方炽,人怀怨害,何其与美善远也!月臂大师与丰君子恺、李君圆净,并深解艺术,知画是心,因有《护生画集》之制。子恺制画,圆净撰集,而月臂为之书。三人者盖夙同誓愿,假善巧以寄其恻怛,将凭兹慈力,消彼犷心。可谓缘起无碍,以画说法者矣。
圣人无己,靡所不己。情与无情,犹共一体,况同类之生乎!夫依正果报,悉由心作。其犹埏埴为器,和采在人。故品物流形,莫非生也;爱恶相攻,莫非惑也;蠕动飞沉,莫非己也;山川草木,莫非身也。以言艺术之原,孰大于此!故知生,则知画矣;知画,则知心矣;知护心,则知护生矣。吾愿读是画者,善护其心。水草之念空,斯人羊之报泯。然后鹊巢可俯而窥,沤鸟可狎而至,兵无所容其刃,兕无所投其角,何复有递相吞啖之患乎!
诗句解读:
华严家言:“心如工画师,能出一切象。” —— 这是说,心就像是一位巧手的画家,能够创造并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象和景象。在这里,“象”指的是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古佛偈云:“身从无相中受生,犹如幻出诸形相。” —— 这两句诗描绘了生命的起源和本质,强调生命是从一个无相的状态中诞生的,就像是幻景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和形象。
心生法生,文采彰矣;各正性命,变化见矣。 —— 这里提到,当一个人有了善念,就会创造出美好的世界,显现出丰富多彩的文采;而当一个人端正了自己的命运和本性时,就能展现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体现出生生不息的变化。
智者观世间,如观画然。心有通蔽,画有胜劣。忧、喜、仁、暴,唯其所取。 —— 这里的“智者”指那些具有智慧的人,他们看待世界就像在欣赏一幅画作一样。“通蔽”指的是内心的通达与局限,“胜劣”则是指画作的优劣。最后一句提到了人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不同情绪和态度,这些都是他们的选择。
今天下交言艺术,思进乎美善。而杀机方炽,人怀怨害,何其与美善远也! —— 天下的人们普遍谈论艺术,追求美善的境界。然而,在这个充满杀伐的时代,人们心中充满了怨恨和仇恨,这与追求美善的愿望相距甚远。
月臂大师与丰君子恺、李君圆净,并深解艺术,知画是心,因有《护生画集》之制。 —— 提到的“月臂大师”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艺术家或文化人物,他与“丰君子恺”和“李君圆净”一同深刻理解艺术,并认为绘画是一种表达心灵的方式。因此,他们共同创作了《护生画集》。
子恺制画,圆净撰集,而月臂为之书。 —— 这里提到了三个主要参与者:张子恺(子恺)负责绘画,李圆净负责编写,而“月臂”则是这个作品的作者。
三人者盖夙同誓愿,假善巧以寄其恻怛,将凭兹慈力,消彼犷心。 —— 这三个人从小就有着共同的愿望,希望通过艺术来传达他们的善良和同情之心。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消除人们的粗暴心态。
缘起无碍,以画说法者矣。 —— 这句话的意思是,艺术的创作和传播都是基于无障碍的缘起,通过绘画来表达和传达思想、情感和观点。
圣人无己,靡所不己。情与无情,犹共一体,况同类之生乎! —— 这里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话,强调了人的本性是自由的,没有人能够限制自己的欲望。同时,无论是有情感还是有感情的人,他们的生命都是相互关联的,更不要说同类之间的生命了。
赏析:
这首诗是对艺术创作的深入探讨和赞美。诗人通过对心与画的比喻,揭示了艺术创作的本质和价值。他强调艺术的力量在于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和激发共鸣。此外,诗人还指出了社会现象中的残酷和矛盾,呼吁人们以善心对待生活,消除敌意和暴力。整首诗歌充满了哲理性和启发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