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声渐紧草根虫,似絮停云抹暮空。
疏落看怜秋后叶,高寒坐怯晚来风。
身名试与权轻重,文字徒劳计拙工。
容易一年真可叹,犹将有限事无穷。
诗句释义
1 “啼声渐紧草根虫”:“啼声渐紧”意味着秋天的到来,使得声音逐渐变得响亮和紧迫。”草根虫”则可能指的是在秋夜中鸣叫的昆虫,如蟋蟀等,它们的声音与秋风相融合,增添了一丝凄凉的氛围。
“似絮停云抹暮空”:这里用“似絮”来形容秋日的落叶,如同轻柔的絮状物一样缓缓降落。而“抹”字则描绘了这些落叶覆盖在天空或地面上的景象,仿佛给晚空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纱。
“疏落看怜秋后叶”:这里的“疏落”形容树木上的叶子稀疏,给人一种凋零、萧瑟的感觉。同时,诗人对于这种景象也表现出一种怜悯的情感,可能因为看到这些叶子纷纷落下,联想到自己的生命也会随之结束(“身名试与权轻重,文字徒劳计拙工”)。
“高寒坐怯晚来风”:这里通过“高寒”和“坐怯”两个词组表达了自己对寒冷天气的感受。诗人可能因为感受到了秋天夜晚的寒气,而变得有些畏缩和害怕。
“身名试与权轻重,文字徒劳计拙工”: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社会地位和文学成就的反思。通过对比“权轻重”和“文字”这两个元素,诗人似乎在思考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权力或是能够通过文学创作获得成功。
“容易一年真可叹,犹将有限事无穷”:最后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他意识到即使是一年的时间也足够让人感叹不已;但同时,他也认识到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是没有尽头的,即使有再多的努力也难以完全改变命运。
译文
秋夜渐深,蟋蟀鸣叫声渐渐响亮,草根间传来阵阵哀鸣。
像细碎的絮片一般,飘落在暮色苍茫的天空之中,像是给晚空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纱。
稀疏的树叶显得凄凉,我不禁为之感到惋惜。
在寒冷的高山上,坐着感受着晚风的刺骨,令人感到畏惧和颤抖。
我的身名或许能被权贵所重视,但那些权力的大小却无法衡量我的才华和努力的价值。
徒劳的文字工作,无法实现任何真正的成就。
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真令人叹息不已;然而,生命中还有许多事情是永无止境的。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从诗的开头到末尾,诗人的情绪经历了由平静到忧郁再到深思的过程,反映了他对人生的复杂体验。
- 首句“啼声渐紧草根虫”:以秋声为引子,引出了秋天特有的声音——蟋蟀的鸣叫。这不仅是对季节变换的直接描述,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感受到的变化,即随着季节的更替,人的情绪和感受也在悄然变化。
- “似絮停云抹暮空”: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落叶比作轻飘飘的絮状物,形象地描绘出落叶随风飘落的场景。同时,“抹”字的使用又带有一种动态的美,让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 “疏落看怜秋后叶”:诗人通过“疏落”一词表达了对秋天落叶的怜惜之情。这种情感不仅源于视觉上的美感,也源自对生命力消逝的感慨。
- “高寒坐怯晚来风”:这里的“高寒”不仅是对天气的描述,更是诗人心境的写照。面对寒冷的环境,诗人感到了一丝畏惧,这也体现了人在面对逆境时的真实感受。
- “身名试与权轻重,文字徒劳计拙工”: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个人地位和成就的质疑。他认为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并不足以使他感到自豪,同时也指出了文人写作并不能真正改变什么。
- “容易一年真可叹,犹将有限事无穷”:最后两句再次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世事的无常。尽管一年的时光很短,但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这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自身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我价值的深刻认识,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