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古斟今妙寡双,袖携西海激西江。

中州无外皆同坏,旧命维新岂陋邦。

烽火远书金可抵,丹铅退笔鼎难扛。

不干扪有谈诗舌,挂壁年来气亦降。

诗句解析

1. 第一句:“胡丈步曾远函论诗却寄”

  • 胡丈: 可能是对某人的尊称,可能指作者的朋友或熟人。
  • 步曾: 可能是人名或字号,表示对对方的称呼。
  • 远函: 远方的书信,意味着来自远方的朋友。
  • 论诗: 讨论诗歌的艺术或技巧。
  • 却寄: 返回给(作者)。

2. 第二句:“汲古斟今妙寡双”

  • 汲古: 汲取古老的知识或智慧。
  • 斟今: 考虑和提炼现代的情况。
  • 妙寡双: 形容精妙但稀少,可能指的是在古代与现代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

3. 第三句:“袖携西海激西江”

  • 袖携: 携带,这里可能指携带着某种东西或者理念。
  • 西海: 中国西部的大湖,如青海湖等,象征广阔的西部。
  • 激西江: 激起或推动西江的波涛,比喻将某种思想或风格推广到更广的范围。

4. 第四句:“中州无外皆同坏,旧命维新岂陋邦”

  • 中州: 中国的中部地区,通常指代中原地带。
  • 无外: 没有外部的,强调内部统一或者自我革新。
  • 同坏: 一起衰败,表明内部问题严重。
  • 旧命维新: 改变旧有的命运或政策以适应新的需要。
  • 岂陋邦: 难道是小国吗?表示不认同自己是一个缺乏文化或创新力的国家。

5. 第五句:“烽火远书金可抵,丹铅退笔鼎难扛”

  • 烽火: 战争的象征,也可能指紧急或危险的情况。
  • 远书: 通过信件传达信息。
  • 金可抵: 用黄金可以弥补,暗示物质财富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 丹铅: 指书写时使用的颜料,可能象征文学或艺术的价值。
  • 退笔: 写作时的笔触变得沉重或不再流畅。
  • 鼎难扛: 大鼎难以举起或承载,比喻某物或某事的重要性超出了常规的能力范围。

译文:

胡丈从远方送来了一封书信,讨论诗歌,并希望我回信。他借鉴古代的智慧来精炼现代的观点,尽管中州面临许多问题(无外),但我们不应自视为一个落后的国家。我们正在经历战争和危机,但通过书信和艺术交流仍然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使失去了一些物质财富(金可抵),我们仍需坚持文学与艺术的价值。我们不能轻视这些价值,因为有些事(丹铅退笔)比金钱更重要。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一种对传统与现代、内省与行动之间关系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历史和现实的矛盾,表达了对文化和艺术重要性的认识。在描述中州现状的同时,也提出了通过文化交流可以达到超越物质困境的精神目标。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当前社会状态的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