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诗人赵涣是一位浙江常熟人,他以宪掾的身份进入官场,并被任命为湖州从事。在担任湖州官职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游览道场山并和东坡韵。
赵涣的诗歌作品并不多见,仅存四首五律、一首七律和一首诗风各异的古风体诗。其中,《过道场山》是现存唯一的五律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游览道场山时所见到的景象。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赵涣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与友人共度悠闲时光的向往。
元代诗人赵涣是一位浙江常熟人,他以宪掾的身份进入官场,并被任命为湖州从事。在担任湖州官职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游览道场山并和东坡韵。
赵涣的诗歌作品并不多见,仅存四首五律、一首七律和一首诗风各异的古风体诗。其中,《过道场山》是现存唯一的五律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游览道场山时所见到的景象。从这首诗中可以感受到赵涣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与友人共度悠闲时光的向往。
【注释】 ①暇日:闲暇的日子。同仲穆诸公:和仲穆等人一起游玩。道场山:在江西星子县南,有古寺,风景优美。东坡: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②美林麓:美如山林的山麓。坡老:苏轼号东坡居士。文章:这里指诗文。照岩谷:映照于岩谷之中。 ③簿书:文书、公文。休暇:空闲之余。良朋:好友。载酒:携带着美酒。幽寻:幽静地寻找。欢意:愉悦的心情。 ④朝寒:早上寒冷。岚:山间云雾。重阴:阴暗。漫漫:漫长无边的样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要求学生对诗句内容理解透彻,然后进行概括、分析,最后得出自己的看法。 (一) ①首句“连日南山风共雨”。意思是说一连几天的山中风雨交加,把南山都染成一片绿色。②“官闲自喜诗添稿”的意思是:因为官职闲着
过道场山 爱此道场泉石好,公余每到即欣然。两山空翠疑无地,一塔高寒别有天。 未暇耕田深隐遁,何妨煮雨小流连。赏音最重东坡老,烂漫雄章万古传。 注释: 过道场山 爱:喜欢,喜爱 道场:佛教寺院 泉石:泉水和石头,指山间清美景色 公余:公务之余 两山:两座山 空翠:山中绿色植物的倒影 疑无地:好像没有土地一样 一塔:一座塔 高寒:高峻寒冷 别有天:别有一番境界或天地 未暇:来不及 耕田:耕种田地
舟中夜作 身同南雁去,回首意茫然。 酒醒家千里,诗成月满船。 河浑非为雨,岸转欲移天。 夜静晶河汉,凉风自斗边。 【注释】 - 身同南雁去:身体仿佛和大雁一样向南飞去。 - 回首意茫然:回头望去,但感觉迷茫,不知所向。 - 酒醒家千里:醒来后发现家乡已经远在千里之外。 - 诗成月满船:诗人在船上完成了诗歌创作,月亮也圆满了。 - 河浑非为雨:河水浑浊并不预示着将要下雨。 - 岸转欲移天
道场山深美林麓,坡老文章照岩谷。 簿书休暇得良朋,载酒幽寻欢意足。 朝寒岚重阴漫漫,石头路滑青屈盘。 仰瞻孤塔倚岛汉,俯听绝壑鸣飞湍。 老僧爱客煮茗出,暂与闲云分半席。 自言住山八十年,夹道长松手亲植。 家人好事携歌鬟,为予啸傲泉石间。 壶觞到处即倾倒,何必西湖与东山。 郡圃花开少晴旦,屈指春光已过半。 百年行乐能几何,烂醉芳时莫长叹
赵嘏,字承佑,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是楚州山阳人。 赵嘏在年轻时四处游历,积累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大和七年他参加了省试进士,但未得志。然而,他在长安多年的时间里,通过出入豪门来干功名,并在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元代诗人雷栎,字希颜、季默,是元朝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的诗作体现了当时文人的文学风貌和审美情趣。以下将详细介绍雷栎: 1. 基本信息 - 生平经历:雷栎生活在元朝时期,具体生平不详,但根据资料显示,他的父亲是一位金代后期的文学家。 - 职业背景:据记载,雷栎以贵族子弟的身份进入国子学,这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基础和人脉资源。 2. 文学成就 - 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