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原名马致远,元代诗人,生于公元1250,卒于公元1321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生卒年:1250-1321
千里,原名马致远,元代诗人,生于公元1250,卒于公元1321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
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生卒年:1250-1321
```json { "诗句":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译文": "咸阳,万夫难攻的险固山河,因为功名两个字,曾发动过多少次战乱干戈。项羽兵败东吴,刘邦在西蜀兴立汉朝,都像南柯一梦。韩信有功却得到被杀的结果,当初蒯通的预言哪里是疯话?成败皆因萧何。", "注释": "百二山河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赏析: 这首《江天暮雪》是元代诗人陈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天暮雪的美景。 首句“天将暮”点明了时间背景,为整个画面铺垫了一层幽暗的色彩;第二句“雪乱舞”,用风势带动雪花飞舞的动态,通过一个“舞”字传达出有风声和风势,展现了一种凌虚造景的艺术效果。 第三句中的“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天暮雪》是元代诗人陈孚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逐句进行释义: 1.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此处“天将暮”描绘了时间的推移,天色渐暗,“雪乱舞”生动地展现了雪花纷飞的场景,而“半梅花半飘柳絮”则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的形状和颜色,既有梅花的清雅也有柳絮的柔美。 2.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这里通过“江上晚来堪画处”,表达了诗人对江上景色的喜爱与赞叹
诗句: 渔灯暗,客梦回。 译文: 夜深人静时,船头昏黄的灯光暗淡而幽微,旅人的梦境被惊醒后缓缓苏醒。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一幅潇湘夜雨的画面,生动地表达了游子对家的深深思念。开头两句“渔灯暗,客梦回”设定了整个场景的背景和气氛,渔灯的昏暗与旅人之梦的回归共同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夜晚氛围。接着,诗人通过“一声声滴人心碎”的描绘,传达出夜晚雨声打在船篷上的声音,仿佛是心碎的声音
诗句 三煞 - 有汗时休去檐下栓:当马出汗时,不要把它放在屋檐下,以免受潮。 - 渲时节休教浸着颓:下雨或潮湿的时候,不要让它泡在水中受损。 - 软煮料草铡底细:使用柔软的饲料,并细心地剪裁草料。 - 上坡时款把身来耸:上坡时轻轻地将马身体抬高,以保持舒适。 - 下坡时休教走得疾:下坡时不要走得太快。 - 休道人忒寒碎:不要用鞭子太用力地抽打马匹,以免伤害。 - 休教鞭颩着马眼
诗句解读 第一段 最近我购买了一匹蒲梢马,它受到精心照顾和爱护。每天多次上草料喂养,确保它健康肥壮。即使有些污渍,也迅速洗净。尽管有些辛苦,但我总是耐心地喂食,不愿让马感到疲惫。有些人试图借马却难以开口,而我则沉默不语,不知这些人是否了解这匹好马的价值。 第二段 当马不想要被牵下槽,或不愿意被骑乘时,我就让它自由行动。有时我会让马在背后跟随,虽然它生气,但我会耐心等待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段: - 绿鬓衰:形容头发由黑变白,衰老之意。 - 朱颜改:指脸色由红润变为苍白,表示人老色衰的变化。 - 羞把尘容画麟台:羞于将自己的世俗容貌绘制在像麒麟阁这样的高贵之地。 - 三顷田,五亩宅:拥有的田地和房屋面积。 - 归去来:返回故乡,表示辞官归隐的愿望。 第二段: - 绿水边,青山侧:描写自然景色,绿水和青山环绕着。 - 二顷良田一区宅:描述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住宅
南吕 · 四块玉 · 叹世 【注释】: 1. 两鬓皤,中年过 - 形容人到中年发白。 2. 图甚区区苦张罗 - 何必苦苦追求名利。 3. 人间宠辱都参破 - 对人世间的荣辱得失都看透了。 4. 种春风二顷田 - 在春风吹拂下耕种二顷(古时计量面积单位,一顷大约是一百亩)田地。 5. 远红尘千丈波 - 远远地脱离了尘世的纷扰。 6. 倒大来闲快活 - 反倒过得自在快乐。 7. 带月行,披星走 -
诗句释义: 1.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 “夕阳下”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 - “酒旆闲”指的是船上挂着的酒旗在风中轻轻摇曳,显得悠闲自在。 - “两三航未曾着岸”说明有两三艘船只还在海上漂泊,没有靠岸。 2.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 “落花水香茅舍晚”描述了夜晚,落花飘散、水面弥漫花香,而草屋(茅舍)显得格外宁静和祥和。 - “断桥头卖鱼人散”表明在这座桥梁上
这首诗的标题是《双调·寿阳曲(二首)》,作者是元代的关汉卿。这首诗共有四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 第一句“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描绘了一幅夜晚的景象,月亮被乌云笼罩,风在吹动着铁制的物体,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第二句“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描绘了诗人想要用银灯来表达自己的心事,但最终只能长叹一口气将心事吹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无奈。
魏文帝,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桓,魏武帝与武宣卞皇后之嫡长子。 曹魏开国皇帝,黄初元年(西元二二〇年)至黄初七年(西元二二六年)在位。 魏文帝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 黄初元年正月,魏武帝逝世,继任丞相、魏王。 後受汉禅登基。 生卒年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 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
嵇康,字叔夜。 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 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三十九岁。 嵇康善文,工于诗,风格清峻。 他注重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