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原名吴鹏,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00,卒于公元1579
吴鹏,字万里,号默泉,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吴鹏生于公元1500年,卒于1579年,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诗歌作品却流传至今,成为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文献。吴鹏的诗歌创作主要围绕其官场经历和个人感悟展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万里,原名吴鹏,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00,卒于公元1579
吴鹏,字万里,号默泉,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吴鹏生于公元1500年,卒于1579年,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诗歌作品却流传至今,成为研究明代文学的重要文献。吴鹏的诗歌创作主要围绕其官场经历和个人感悟展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他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观察与思考。
南湖 为欲留春住,开尊得赏心。 湖天浮曙色,堤柳足清阴。 燕掠芹泥堕,鱼穿荇带深。 逢从群彦后,佳会许重寻。 【注释】 1. 南湖:即西湖。在今浙江杭州市。 2. 为欲留春住:想留住春天不离去。 3. 开尊:指打开酒樽畅饮。 4. 赏心:赏心的意趣。赏心乐事。 5. 湖天:指西湖。 6. 芹泥:芹菜叶上的水珠。这里比喻落花。 7. 荇带:荇菜的茎。 8. 逢:遇见,碰上。 9. 从:跟随。 10
【注释】: 1. 天马桥东宅,高人旧隐居:指林双峰的住所在天马桥东边。天马桥是古代名桥。高人,这里指隐士或才高之人。 2. 开轩延素月,灌药引通渠:打开窗子迎接明亮的月光,疏通水渠灌溉花草。 3. 径满陶潜菊,家传伏氏书:园中满是陶渊明的菊花,家中世代相传的有伏羲氏的典籍。 4. 有时叨客至,自钓锦川鱼:偶尔有客人来访,自己便去锦江钓鱼。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生活图景
【注释】 泛泛:水流浩荡的样子。何当:何时能够。洞阳公:晋代人陶渊明,字元亮。曾隐居庐山,自号“五柳先生”。 【赏析】 此诗是诗人过黄塘(今属江西)时所作。黄塘即今江西省星子县南的黄龙山麓,距县城三十里。这首诗写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陶渊明归隐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联:“泛泛青溪水,何当此地经。”意思是说,那浩浩荡荡、悠悠而去的青溪之水啊,何时能够流经此地呢?这里诗人以流水作比
松风亭 亭带苍崖古,松擎翠盖鲜。败垣蜗篆引,高树鹤雏眠。野寺馀春酿,遥村接暝烟。弦歌非鲁邑,耕凿总尧天。 注释:松风亭的亭子背靠着古老的苍崖,松树高耸,枝叶葱郁,像一把把翠绿色的伞。败墙蜗牛在篆刻中爬来爬去。高树上有一只白色的鹤雏正在休息。野寺里的人们还在酿造春天的美酒,遥远的村庄传来暮色中的炊烟。这里的人们不弹唱《鲁颂》和《韶》乐,但农作和耕作却都遵循着尧帝时代的法则。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描绘了作者游览山水时的所见所感。下面是诗句的逐行翻译和注释: 第一段 岩洞 雅志在山水,临眺兴无倦。 译文:心中充满对自然的雅致志趣,站在山岩上观赏自然景色,兴致勃勃,没有疲倦之意。 注释:这里的“雅志”指的是高尚的志向,"山水"指的是自然界的景象。 第二段 伫望城东郊,幽岩表南甸。 译文:静静地站在那里眺望着城东郊外,幽深的岩石映照在南方的田野上。 译文
潞河发舟 【注释】潞河:指潞河驿。解缆:解开船缆。催笳鼓:催促着吹打笳鼓。青春万里行:青春年华,在广阔的天地间远行。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潞河驿时所写。首句点明离别时间,即出发前的一个晚上。次句写启程后的心情。诗人以“青春万里行”四字概括了整个行程的壮志豪情。三、四两句描写沿途风光,烟笼堤柳密,水泛野凫轻。 潞河发舟(其一) 【注释】潞河:指潞河驿。解缆:解开船缆。催笳鼓:催促着吹打笳鼓
这首诗是诗人在江州(今江西九江)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异乡生活的感慨。 上化滩前晚系舟,黄茅岭接楚云秋。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上化滩前夜宿的情景。上化滩,位于江西彭泽县南,长江北岸。诗人在此地系舟,意味着他刚刚到达这里。黄茅岭,位于江西德安,长江北岸。诗人从黄茅岭遥望远方的楚云,可见其地势之高远,也暗示了此地远离家乡。楚云,指长江中上游一带的高山云雾,此处用来象征诗人心中的故乡。秋天
永平道中 疏雨未滑道,秋风随使轺。 磴危频下马,溪断不逢桥。 板屋居何陋,蒲蛮习更骄。 暝投孤馆宿,寂寞听邻箫。 注释:永平道中:永平县的山间道路。 疏雨未滑道,秋风随使轺。疏雨:零星的小雨,未成阵;使,使者,指朝廷派出的官员。使轺:官车的代称。 磴危频下马,溪断不逢桥。磴危:石阶陡峭,危险。 溪断:水流湍急,没有桥可供过河。 板屋居何陋,蒲蛮习更骄。板屋:用木板建成的房屋,简陋。 蒲蛮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的提示和要求进行概括、分析。此题注意理解诗句内容,体会思想情感,同时要注意语言风格、技巧手法、结构特点等鉴赏要素的分析。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共四句,前三句为写景,最后一句为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美景的思念之情。“恩平发舟口占”点明写作地点和写作对象。“轻风生碧浪,鼓枕下长流。”前两句描写了江面上的景象
【注释】 1.九疑:山名。在今湖南零陵县北。相传为舜葬处。2.黄村路:即黄梅驿道。3.粤峤:指越王勾践的故土。4.五溪:指沅水、湘水、资水、洛水、澧水,皆发源于贵州,汇成洞庭湖水系,流经湖南省西部。5.极目:远望。6.虞庙:春秋时楚大夫沈诸梁所建,后被楚武王焚毁,现仅存一碑。7.苍山:指衡山。8.“停车”二句:诗人停车于庙前,极目远眺,只见古树参天,秋尽之后芦花已白,树叶凋落。9.“云连”二句
明陕西高陵人,字仲木,号泾野,学者称泾野先生。 正德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 因忤太监刘瑾,引疾归。 瑾死后,以荐复官。 嘉靖中因大礼议触帝怒,下诏狱,谪解州判官,摄行州事,有政绩。 擢尚宝司卿,晋南京礼部侍郎,署吏部事。 致仕归。 卒谥文简。 楠为薛敬之弟子,专守程、朱之说,以穷理实践为主。 官南都时,与湛若水、邹守益共主讲席。 著作甚富,有《泾野子内篇》、《泾野诗文集》等。 生卒年
吴湛是明代诗人,字济明,一字又邺,自号匣吟子。他生于明末清初的江南宜兴,是明崇祯诸生,入清后隐于诗酒间。 吴湛的生平经历并不为外界所知,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却是不可忽视的。他的作品收录于《粤游日记》中,这些作品反映了他深厚的文采和独特的艺术见解。《粤游日记》作为他晚年的代表作,记录了他游历各地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时事的独到观察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