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祥,原名宋应昌,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36,卒于公元1606
明浙江仁和人,字时祥,号桐冈。
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授绛州知州。
历济南知府、福建布政使,进副都御史,巡抚山东,请加强海防。
万历二十年,以兵部左侍郎经略朝鲜、蓟辽等处军务,与李如松援朝鲜。
次年,击败日本军,收复平壤、开城、王京。
时兵部尚书石星主撤兵议和,遂被召还。
寻乞归。
有《朝鲜复国经略》。
生卒年:1536-1606
时祥,原名宋应昌,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36,卒于公元1606
明浙江仁和人,字时祥,号桐冈。
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授绛州知州。
历济南知府、福建布政使,进副都御史,巡抚山东,请加强海防。
万历二十年,以兵部左侍郎经略朝鲜、蓟辽等处军务,与李如松援朝鲜。
次年,击败日本军,收复平壤、开城、王京。
时兵部尚书石星主撤兵议和,遂被召还。
寻乞归。
有《朝鲜复国经略》。
生卒年:1536-1606
注释:洛伽山(又称补陀)被海水覆盖,大士从西来到达彼岸。 不是世人迷于苦海,怎么会愿意教导佛法到天东?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洛伽山的景色和大士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通过对世人的批评,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不满和对佛法的向往。诗中的“洛伽山浸海波中”形象地描绘了洛伽山的壮丽景色,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而“大士西来彼岸通”则暗示了佛法的广博和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敬仰之情
明浙江仁和人,字时祥,号桐冈。 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授绛州知州。 历济南知府、福建布政使,进副都御史,巡抚山东,请加强海防。 万历二十年,以兵部左侍郎经略朝鲜、蓟辽等处军务,与李如松援朝鲜。 次年,击败日本军,收复平壤、开城、王京。 时兵部尚书石星主撤兵议和,遂被召还。 寻乞归。 有《朝鲜复国经略》。 生卒年
明代诗人吕思,字得之,是明朝的一位诗人。 吕思的生平和作品都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之美的独到感悟。他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而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文关怀,使得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吴湛是明代诗人,字济明,一字又邺,自号匣吟子。他生于明末清初的江南宜兴,是明崇祯诸生,入清后隐于诗酒间。 吴湛的生平经历并不为外界所知,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却是不可忽视的。他的作品收录于《粤游日记》中,这些作品反映了他深厚的文采和独特的艺术见解。《粤游日记》作为他晚年的代表作,记录了他游历各地时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时事的独到观察和感慨
吕阳,明代诗人,字全五,明崇祯十三年进士,入清后官至浙江布政司参议。 吕阳是明末清初的江南无锡人,其生平与文学成就均值得关注。在探讨他的诗歌作品时,可以发现《薪斋集》中收录了吕阳的部分诗文。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体验,同时也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