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扬,原名沈鈇,明代诗人
沈鈇是明代的诗人。
字继扬,号介庵,是明朝福建诏安县三都人。他生活在一个充满政治和文学氛围的时代,与多位当时著名的文人有交往。他的一生虽然在官场上有着丰富的经历,从顺德到衡阳、郧阳、九江等地担任过知府职务,并在这些地方推行了不少改革措施,如清丈学田等,体现了其刚正不阿的性格和清廉的为官原则。
继扬,原名沈鈇,明代诗人
沈鈇是明代的诗人。
字继扬,号介庵,是明朝福建诏安县三都人。他生活在一个充满政治和文学氛围的时代,与多位当时著名的文人有交往。他的一生虽然在官场上有着丰富的经历,从顺德到衡阳、郧阳、九江等地担任过知府职务,并在这些地方推行了不少改革措施,如清丈学田等,体现了其刚正不阿的性格和清廉的为官原则。
【注释】 ①李克苍比部:指唐代李克用的儿子李克用。鹤楼:在今湖北黄冈县西南,相传是仙人王乔乘白鹤升天的处所。武当宫: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南,相传为道教圣地。漫兴:即随兴而作的诗。魏阙:天子所建的宫殿门。槎(chā):木筏。 ②徙倚:徘徊、留恋不前的样子。危楼:高楼。客兴孤:游子之兴致孤独。 ③山连衡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为五岳之一。云中见:在云中隐约可见。钩辀(zhōu):古代一种有长柄的车
【注释】 百丈丹梯紫翠重,洞仙吹雪湿芙蓉。百丈高台,层层台阶,紫色翠绿交相辉映。洞中仙人吹出的雪花沾湿了盛开的芙蓉花。扪萝客有沧洲兴,柱杖樽开北海从。攀着青藤的游客,心怀隐居之志,拄着柱子的游人,畅饮于北海酒楼。供奉只看还李白,北山早已檄周颙。诗人只把目光投向李白,周颙已被朝廷征召任用。酒阑沉醉忘归路,坐听菩提树里钟。喝得酩酊大醉,忘了回家的路,坐在菩提树下聆听钟声。 【赏析】
注释: 玄岳:指华山,在河南登封市西北。岳飞:指岳飞庙,在陕西华阴市东南。一亩宫:指华山上一个观景台,旧时叫“一亩宫”,后来改名为“南天门”。翠微:青翠的山色。楚江东:指湖北长江东岸。天悬蜃阁真图画:天上悬挂着如画的蜃楼。蜃,即海市蜃楼,是大气光学现象,因光的折射而产生幻象。地折牂牁似杳蒙:地上曲折蜿蜒如同没有尽头。牂牁,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一支,分布在今贵州、湖南一带。杳蒙,形容地势高峻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赏析: 诗句解读 1. 淮南佳树意同游:春天里,我和李克苍比部一同登上扬州的鹤楼。 2. 此日相携江上楼:今天,我们手拉手在江边的楼台上相聚。 3. 海内缔交真意气:在这四海之内,我们的交往充满了真挚和热情。 4. 眼前得失总浮沤:眼前的得与失都如同水上的泡沫一样转瞬即逝。 5. 谩持白璧悲冰鉴:我拿着洁白的玉壁,却悲伤地对着冰镜自怜。 6. 且对青山典鹔裘
【注释】 ①蹑仙梯:踏着仙人的梯子。 ②槛外波涛树杪齐:栏杆外面的波浪拍打树木,树梢上齐平。 ③渔父棹歌烟渺渺:渔船上的渔民唱着悠扬的歌声,烟云弥漫。 ④王孙乡梦雨凄凄:像王子一样的人(指诗人自己)的乡愁被雨水所侵袭,感到凄凉。 ⑤晴川睥睨当楼入:晴朗的河川从楼上眺望时,视野开阔。 ⑥鄂渚微茫带草迷:鄂渚(湖北鄂州)在江边,草木丛生,模糊不清。 【赏析】 这是一首登鹤楼望景的诗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几载狂歌学楚狂①,凭高吊古独沾裳②。 - “几载”:表示时间长度,几年。 - “狂歌”:即大声歌唱,表示诗人的豪放不羁。 - “学楚狂”:效仿楚国狂士的行为和风格。 - “凭高吊古”:站在高处,感慨历史。 - “独沾裳”:独自流泪到衣服都湿了。 2. 洲前赋就愁鹦鹉③,楼上声吹引凤凰④。 - “洲前赋就愁鹦鹉”:指在湖边的岛上创作诗文时感到忧愁
【解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是作者在武当宫游览时有感而作的。此诗前四句为第一层,写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后四句为第二层,以议论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理解。“楚泽春深尚作寒”意思是说春天已经很深了,但仍然很寒冷。“俯看银海共凭栏”意思是说低头俯瞰那如银的湖海(即武当山),我与李克苍比部一起登上高楼凭栏远眺
【注释】 朅来:忽然而来。玄关:道教称天地之始为“玄”的关口,这里指鹤楼。 藤萝:常绿植物,攀缘在岩石上。老衲:僧尼穿的宽大衣服。竹叶:一种酒,用嫩竹叶酿成。 谁将神斧开迢径:是谁用神力劈开这崎岖险峻的道路?迢径:长而曲折的路。 连镳(biāo):马嚼子套在镳上的环儿,形似两辆并驾齐驱的车,所以借指朋友。 残碑:半埋在土中的石碑。 尘寰:尘世。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览武当山时
徙倚危楼客兴孤,谩寻黄鹤转虚无②。 山连衡岳云中见③,春入钩辀树里呼④。 万里蓬莱瞻魏阙⑤,千年形胜壮宏图。 相将我欲浮槎去⑥,何处风波非畏途
玄岳飞来一亩宫①,翠微高峙楚江东②。 天悬蜃阁真图画③,地折牂牁似杳蒙④。 人世雨云翻有态⑤,波流今古竟何穷。 登临一笑翛然别⑥,黄鹄凌风思更雄
沈诗并非明代诗人,而是明代女诗人,即沈宜修。沈宜修,字宛君,出生于江苏吴江,是明末杰出的女性文学家。她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与多位文人墨客有往来,对明代的诗词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沈宜修的父亲于1595年中进士,曾官至山东副都御史,家族背景显赫,是有名的书香世家。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沈宜修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她的文学成就也得到了家族的支持和鼓励。沈宜修十六岁时嫁给了叶绍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