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应簧是明代的一位诗人。
徐应簧,字子高,号青莲居士,生于明英宗天顺五年(1461年),卒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00年),浙江绍兴人。他的生平和诗作均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
在介绍徐应簧之前,先了解一下明代的诗歌背景。明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诗歌风格多变,既有文人雅集中的闲适之作,又有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感慨的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徐应簧的诗作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受到后世的评价。
从现存的作品来看,徐应簧的创作涵盖了五绝、七绝和古风等多种体裁,展现了他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其中,《山中杂咏二首·其一》是其中一首著名的作品,描绘了山水间的自然景象,体现了徐应簧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及其超然物外的情怀。《荒郊微雨歇,一夜生秋草。晓起望行尘,离愁满怀抱。渺渺孤帆影,迢迢万里道。回首故卿心,凭谁共倾倒。人生衣食足,在家贫亦好。荣枯代相嬗,贤圣莫能保。昨日东邻花,今朝净如扫。春夜梦吴心渊》则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以及时光流逝的深深怀念。
徐应簧不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生活和诗作都深深地扎根于那个时代的文化土壤之中。通过对他的作品的学习和研究,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他所处的历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