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恭,原名莫士安,明代诗人
明代诗人莫士安,字维恭,号士庵。他是洪武初年的国子助教。
莫士安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词创作中。他的作品《真性海竹茶炉》是其七言律诗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此外,莫士安还留下了《桃花坞·岁岁桃花满坞开》、《洪武丁丑春题王叔明湖山清晓图》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他当时的生活环境,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维恭,原名莫士安,明代诗人
明代诗人莫士安,字维恭,号士庵。他是洪武初年的国子助教。
莫士安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词创作中。他的作品《真性海竹茶炉》是其七言律诗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此外,莫士安还留下了《桃花坞·岁岁桃花满坞开》、《洪武丁丑春题王叔明湖山清晓图》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他当时的生活环境,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诗句与译文: 1. 青山屏列水涯畔,白云缭绕山腰半。 - 注释: 青山排列在湖边,白云环绕在山腰。 - 译文: 青山像屏风一样排列在湖边,而白云则缠绕在山的腰部。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清晨湖边的自然美景,青山如屏列立,白云缭绕山腰。 2. 分明晓色澄素秋,颠倒湖光接银汉。 - 注释: 清晰的早晨景色如同清澈的秋天,湖面倒映着银河。 - 译文: 清晨的天空清澈透明,就像秋天的颜色一样
这首诗是明朝洪武年间的诗人在春天的时候,看到王叔明的湖山清晓图而作。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翠随梧桐借剪圭,羃结丝芦爱垂幔。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翠绿的颜色随着梧桐树一起被修剪下来,像细长的丝一样挂在帘幔上。 米家尚存书画船,吴绫不减锦绣段。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米家的书画船上还保存着精美的书画作品,而吴地的绫罗绸缎也不亚于锦绣的华美。 人来西北淹壮游,地拥东南隔奇观。
【注释】 1. 桃花坞:指桃源。 2. 岁岁:每年。 3. 花明遍映讲经台:桃花盛开,满山遍野,花光照耀着讲经台。 4. 未愁(wèi chóu)红雨催春去:没有为春天即将结束而忧愁。 5. 金仙献果来:指神仙送来的果子。金仙,道教对神仙的美称。 6. 涧道东风非梓泽:在山涧里吹来的风不是传说中的梓泽之风。 7. 石桥流水似天台:石头桥下的流水像是天上的天台。 8. 瑶池核:瑶池中的莲子。 9.
注释: 1. 真性海竹茶炉:指的是用真性的海竹子制成的茶炉。 2. 一炉周绕护琅玕:茶炉周围有一圈保护,如同守护着珍贵的琅玕宝石。 3. 圆上方中量自宽:圆形和方形的茶炉,容量自然宽松。 4. 水火相煎僧事少:水和火相互煎熬,使得和尚的生活琐事减少。 5. 枪旗无扰睡魔安:旗帜飘扬不会影响到睡眠,使得睡魔得以安宁。 6. 暖红炙汗枯霜节:温暖的颜色如同红色的火焰,可以驱赶寒气,使人出汗
青山屏列水涯畔,白云缭绕山腰半。 分明晓色澄素秋,颠倒湖光接银汉。 江霞灭尽海暾生,巴雪消多沔冰泮。 岌嶪巅崖高莫梯,回合源泉净堪盥。 天远匡庐秋杳冥,雨足沅湘春瀚漫。 浓于蓝汁可染衣,赭若童颠未加冠。 盘谷缭通百折深,缑岭危撑半空断。 涧桥荫合踏新凉,渚阁香凝坐平旦。 短屐扶藜野兴浓,轻舠聚网波纹散。 南湾农邻犹闭关,西崦人家未炊爨。 僧寺楼台松满林,渔屋轩窗柳遮岸。 陶令秫田谁为耕
明代诗人莫士安,字维恭,号士庵。他是洪武初年的国子助教。 莫士安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词创作中。他的作品《真性海竹茶炉》是其七言律诗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描绘。此外,莫士安还留下了《桃花坞·岁岁桃花满坞开》、《洪武丁丑春题王叔明湖山清晓图》等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他当时的生活环境,也反映了他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秦泮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字思鲁,号小山。 秦泮生于1492年,卒于1532年,他是秦金的长子。作为明代的著名刻书家秦汴之兄,秦泮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有着非凡的才华和贡献。他不仅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成为正德乙卯年的举人,还对历史和诗词有深入的研究和创作,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文学上,秦泮的《小山吟稿》等作品展现了他的诗才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他的个人生活和情感
华宗康,字思淳,号三省,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华宗康生于1409年,逝于1497年。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无锡人。其生平和成就在《明史》等史书中有所记载,展现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凡地位。 华宗康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他晚年,这一时期他积累了大量书籍并致力于诗歌创作。他的诗歌作品数量不多,但每一首诗都透露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
华晞曾(1469-1532)是明代的诗人,字子升,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还在政治领域有着不俗的表现,曾任温州平阳州判,因其政绩显著而受人敬重。 华晞曾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极高的成就,他的诗词集《又次韵以愚弟归田杂诗》等作品中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还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华晞曾的作品风格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