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芳,原名潘绪,明代诗人
潘绪是明代的杰出诗人。
字继芳,号玉林,是明代无锡人。他的诗作在明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精于医学,也是碧山十老之一。潘绪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生活氛围。例如,《白石山》一诗中的“草树生香绝路尘”描绘了山中清新脱俗的自然美景。《六月二十三日纲庵携酌于元大竹林避暑以敬修韵赠纲庵》则通过描写夏日竹林中的凉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继芳,原名潘绪,明代诗人
潘绪是明代的杰出诗人。
字继芳,号玉林,是明代无锡人。他的诗作在明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精于医学,也是碧山十老之一。潘绪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生活氛围。例如,《白石山》一诗中的“草树生香绝路尘”描绘了山中清新脱俗的自然美景。《六月二十三日纲庵携酌于元大竹林避暑以敬修韵赠纲庵》则通过描写夏日竹林中的凉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黄尘道上绝行车,避暑时来野水涯。 簟展南州徐稚榻,樽开北海邺侯家。 风情未老歌桃叶,儿子将看折桂花。 更向东邻寻乐事,竹林深处最清华。 我们来看第一句:“六月二十三日纲庵携酌于元大竹林避暑以敬修韵赠纲庵。”这是在描述一个特定的日期和事件。诗人与友人在六月二十三日的某个时刻,携带着酒具,前往元大竹林避暑。这里的“纲庵”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的称呼。他们共同享受夏日的美好时光
诗句注释: 1. 闾江:指浙江的一条河流,这里代指浙江。 2. 雨余桃浪浸渔矶:雨后,桃花倒映在江面上,仿佛是淹没了渔人的小舟(矶),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3. 鸭绿:指的是鸭子身上的颜色,这里可能是指鸭群在水面上游泳时形成的绿色波纹。 4. 溶溶:形容水清澈、透亮的样子。 5. 我欲南湖寻乐事:我打算去南湖找一些快乐的事情。 6. 买舟来乘鳜鱼肥:准备买只船来捕捉肥美的鳜鱼。 译文:
白石山 草树生香绝路尘,行歌樵采不逢人。 白头自得烟霞趣,功业无心学买臣。 注释:山上的草木散发清香,使尘埃也变得清新起来。我行走在山林间,歌声和砍柴声都没有遇到人回应。虽然已经白发苍苍,但我却能体会到山林中的烟霞之趣。我的功业并不需要像张汤那样刻意去追求,我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不再有其他奢求。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归隐山林后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黄尘道上绝行车,避暑时来野水涯。 簟展南州徐稚榻,樽开北海邺侯家。 风情未老歌桃叶,儿子将看折桂花。 更向东邻寻乐事,竹林深处最清华
潘绪是明代的杰出诗人。 字继芳,号玉林,是明代无锡人。他的诗作在明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精于医学,也是碧山十老之一。潘绪的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的生活氛围。例如,《白石山》一诗中的“草树生香绝路尘”描绘了山中清新脱俗的自然美景。《六月二十三日纲庵携酌于元大竹林避暑以敬修韵赠纲庵》则通过描写夏日竹林中的凉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樊司铎是明代的诗人。 字伯广,号畏斋,是浙江缙云人。他的诗才横溢,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表达内心感受。樊司铎的诗歌多以田园风光、自然景观和闲适中隐的生活为主题,体现了他向往自然、追求宁静的文人情怀
诸大绶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字端甫,号南明。他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门第,其家族成员中不乏文人墨客。诸大绶自幼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智慧,十岁时便能撰写文章,并因此被比部郎中钱八山看好其将来的成就。 他在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参加了乡试并一举成名,成为举人。随后,他进京参加会试,连续几年都未能成功进入下一届的进士考试,直到丙辰科会试中名列第二,并在次年的廷试中被提拔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