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尘道上绝行车,避暑时来野水涯。
簟展南州徐稚榻,樽开北海邺侯家。
风情未老歌桃叶,儿子将看折桂花。
更向东邻寻乐事,竹林深处最清华。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黄尘道上绝行车,避暑时来野水涯。
簟展南州徐稚榻,樽开北海邺侯家。
风情未老歌桃叶,儿子将看折桂花。
更向东邻寻乐事,竹林深处最清华。
我们来看第一句:“六月二十三日纲庵携酌于元大竹林避暑以敬修韵赠纲庵。”这是在描述一个特定的日期和事件。诗人与友人在六月二十三日的某个时刻,携带着酒具,前往元大竹林避暑。这里的“纲庵”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的称呼。他们共同享受夏日的美好时光,用美酒相互敬酒,表达了彼此之间的友谊和喜悦。
第二句:“避暑时来野水涯。”这句诗描绘了他们在元大竹林中避暑的场景。这里的“野水涯”可能指的是元大竹林周围的自然景观,如清澈的溪流、绿树成荫的山丘等。诗人通过这一句,展现了夏日里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和他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三句:“簟展南州徐稚榻,樽开北海邺侯家。”这里提到了两个历史人物:徐稚和邺侯。徐稚是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以清高、淡泊著称。而邺侯则是指曹操的儿子曹丕,他曾任魏朝丞相。这两句诗可能是在赞美两位历史人物的高雅品格或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第四句:“风情未老歌桃叶,儿子将看折桂花。”这两句诗描述了两位历史人物晚年的生活情景。桃叶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位美女,她的故事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人生或爱情。而“折桂花”则是一种传统的庆祝活动,象征着吉祥和幸福。这两句诗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对这两位历史人物晚年生活的祝福和期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人生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一句:“更向东邻寻乐事,竹林深处最清华。”这一句诗似乎是在总结全诗的主题。诗人表示,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可以找到快乐的事物。而在东邻的竹林深处,更是有一片宁静、美好的环境供他们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一句诗可能是在强调生活中的简单乐趣和内心的安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通过对两位历史人物的描述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注重内心安宁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