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香,号唵囕 ,明末塘栖大善寺主持。
与塘栖文人卓人月、卓回诸人相交颇多。
大香主持大善寺,静虑之暇,作《无心柏赋》,又作《大善八咏》,曰:《棠溪》《黄鹤山》《碧天桥》《永明井》《独树斋》《净业楼》《放生河》《无心柏》。
著有《云外录》十八卷。
生卒年:?-?
大香,号唵囕 ,明末塘栖大善寺主持。
与塘栖文人卓人月、卓回诸人相交颇多。
大香主持大善寺,静虑之暇,作《无心柏赋》,又作《大善八咏》,曰:《棠溪》《黄鹤山》《碧天桥》《永明井》《独树斋》《净业楼》《放生河》《无心柏》。
著有《云外录》十八卷。
生卒年:?-?
【注释】 数椽:数间简陋的屋舍。堪着我:可以安顿我。若个:哪个。弃林塘(liáng tāng):抛弃树林和池塘。寒水拖成路:冷清的小河把道路拉直。荒云垒作墙:荒野的云彩堆积起来好像一道墙。香羹传瓠钵(hù bō huò fǔ bō):用瓠子制的容器盛着香味浓郁的食物。破衲(nà)拥绳床:破衣乱搭,躺在绳床上。不觉:不知不觉。残腊:旧历十二月。轻烟拂柳黄:《庄子·秋水》“朝菌不知晦朔”句
争几花为供,闲门鸟作缘。 水边盘足坐,树下枕拳眠。 日上山窗火,云生石突烟。 有时持钵去,隔岸唤移船。 注释: - 争几花为供:争(争相)几(多少)花(花朵)为(作为)供(供养),意为争着多少朵花儿来供养。 - 闲门鸟作缘:闲(闲适)门(门户)鸟(小鸟)作(成为)缘(因由),意为悠闲自在的小鸟成为了缘分。 - 水边盘足坐:水边(水边的景色)、盘足(盘腿坐下)、坐(休息),意为在水边盘腿坐下休息
注释: 旋岚:指旋转的山岚。无有数:没有多少。 破屋不成间:形容简陋的房屋无法修补。 于此日复日:指一天又一天,日复一日。 自然闲又闲:自然而然地感到悠闲自在。 幽禽穿乱竹:幽静的鸟在乱竹子中穿梭。 冷月伴空山:冷清的月亮陪伴着空旷的山峦。 老我唯高枕:只有我一人高枕而卧。 何人为扣关:谁会来敲我的门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
注释:古室休嫌漏,清斋莫笑饥。 古室,古代的居处。休嫌,不要嫌弃。漏,指漏水的壶,比喻时间。清斋,清淡的食物。莫笑,不要嘲笑。 且煨泉一罐,暂遣日三时。 且,暂且。煨,把火炉放在锅底下烤食物。泉,指井水。一罐,指一锅。遣,打发。日三时,一天三顿饭。 梵策凭云护,匡床赖石支。 梵策,指佛教的法器。云护,像云那样保护。匡床,指四脚的木床。石支,用石头作床脚。 明晨无施主,依样画猫儿。 明天早晨。施主
注释: 隔竹听见砍柴的斧声,临流看到塔灯在闪烁。 杖子轻时自己倚靠在树旁,山景好却不去登高。 站在石头上比鹤清亮,浮木筏懒洋洋地经过僧人。 前边的田地在雨水后新长出禾苗,溪水蘸着藤蔓垂落下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画卷。 第一句“隔竹闻樵斧”,写诗人听到远处传来的砍柴声。这里的樵夫们,用他们那熟练的斧头,为人们提供木材。这种声音
【注释】 1. 篱空:指篱笆被风吹坏,没有篱笆。 2. 从云补:指风把云吹到篱笆上填补了空缺。 3. 阶珊(zhān):台阶上的石砖。 4. 问年犹未甚:问年纪还未老。 5. 记旧已无多:记忆中的老事已经不多。 6. 发长慵于剃:头发长了懒得理。 7. 鞋穿喜更拖:鞋子穿破了喜欢再换一双。 8. 朝来风日好:早晨的天气很好。 9. 向阳阿:指背靠着阳光的山坡。 【赏析】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住静 其八: - 这是诗的第一句,“住”表示居住的意思,“静”则可能意味着安静、宁静或者寂静。整句诗的意思是说作者选择了一个安静的地方来居住。 2. 其八: - “其”在这里可能是“这”的意思,表示特指或专指。“八”,可能是指诗歌的第八句,也可能是数字“八”在此处有特殊含义。 3. 荒居无法侣: -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下面是逐句释义: 青甲舟中 - 青甲指的是船的颜色或装饰,舟中则指船上。 碧水漾群影,游鳞细可分 - 碧水泛动,水中的影子在水中摇曳,游动的鱼儿细小如丝,可以分辨出它们的形状。 飞来数点雁,题破一方云 - 天空中飞来的几群大雁排成“人”字形飞翔,在云层上留下痕迹,如同在纸上作画。 远火微犹见,残钟断复闻 - 远处的火光微弱但仍然能看见
《雪夜》 暗壁通花气,虚楹覆竹阴。 乱云双树寂,一雪万山深。 永夜枯僧定,寒空古佛心。 断猿风外啸,隐隐落层岑。 注释:墙壁昏暗,透出梅花香气,空旷的屋檐下覆盖着竹影。天空中飘动的乌云遮住了两棵树,整个山林都显得十分寂静。漫长的夜晚里,一位僧人在打坐念经,寒空中弥漫着古佛的悲悯之心。断续的猿声从外头传来,仿佛在风中回荡,渐渐消失在层层叠叠的山峦之间。 赏析:此诗以“雪”为主题
注释:野性如同麋鹿,山心陪伴草莱。 残冬无雪飘落,暖日有花开。 孤独的树木静静地依靠着对方,一片云悠闲地自己到来。 纤纤的林外的月亮,等待着我攀登到高处。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他赞美了自然的宁静和美丽,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深的感动和启示
顾可适(1482~1539)字与行,号蓉峰。 世居无锡之芙蓉山。 正德三年(1508)进士。 授中书舍人。 嘉靖四年(1525年)升刑部湖广司员外郎,寻进浙江司郎中,时逆濠就擒,株连逮治,可适往按,多所平反。 未几升广西右参议,念父年高,疏乞终养。 嘉靖七年(1528年)十二月父卒,丁父忧,服阙,以多病无子恳请致仕。 嘉靖十八年(1539年)卒,著有《蓉峰诗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