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山,原名王峻,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94,卒于公元1751
王峻是清代诗人,字次山,号艮斋,生于1694年,卒于1751年。
王峻的生平和作品都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历史研究的热爱。他的诗歌、碑文和史学著作在当时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了解王峻及其作品,不仅能够增进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的认识,还能进一步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次山,原名王峻,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94,卒于公元1751
王峻是清代诗人,字次山,号艮斋,生于1694年,卒于1751年。
王峻的生平和作品都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历史研究的热爱。他的诗歌、碑文和史学著作在当时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了解王峻及其作品,不仅能够增进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的认识,还能进一步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岳飞的诗。下面是逐句解释: 1. 强弓手挽雅歌娴,未许韩刘伯仲间。 “强弓手挽雅歌娴”,意思是说那些擅长使用强弓和雅歌的人,他们的技艺已经达到了熟练的境界。这里的“强弓手”指的是那些善于使用弓箭的勇士,“雅歌”则是指优雅的歌曲。而“娴”在这里指的是娴熟、纯熟。整句的意思可能是在赞美这些人的技艺高超,技艺精湛到足以与古代著名的弓箭手韩休亮和刘伯玉相媲美。 “未许韩刘伯仲间”
禹州道中 茫茫四野寒萧骚,朔风动地声怒号。 车帷卷破马踯躅,夕阳惨淡横平皋。 行人瑟缩帽檐侧,手脚冻冷面如墨。 晚来投店满衣尘,童仆相看不相识。 注释: 1. 茫茫四野:形容四野广阔无边。 2. 寒萧骚:形容天气寒冷,草木萧条。 3. 朔风:北方的冷风。 4. 动地声:形容风声巨大,仿佛能够震动大地。 5. 车帷卷破:形容旅途中的艰难困苦。 6. 马踯躅:形容马匹在恶劣的环境中徘徊不前。 7.
这是一首赞美画马的诗,通过对比先生画马的方式和态度,表达了对先生的敬仰之情。 诗句: 1. 先生画马如画牛,不著鞍鞯不络头。 注释:先生说他画马如同画牛,不用鞍子,也不用缰绳。 2. 超遥肯与驽骀伍,放旷还同麋鹿游。 注释:他超然独立,不愿与驽骀(劣马)为伍,放旷自在,就像麋鹿一样自由。 3. 先生相马如相士,德合刚柔比君子。 注释:先生画马的方法,就像挑选良臣一样,品德高尚,刚柔并济
王峻是清代诗人,字次山,号艮斋,生于1694年,卒于1751年。 王峻的生平和作品都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历史研究的热爱。他的诗歌、碑文和史学著作在当时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了解王峻及其作品,不仅能够增进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的认识,还能进一步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
王树藩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诗歌风格著称。王树藩的诗作数量有限,仅有一首《挽张之洞联》传世,展现了他在诗词创作方面的才华和情感。下面是对王树藩的具体介绍: 1. 生平背景:王树藩,字介石,号梅溪,清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他出生于一个有学问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王树藩不仅在诗歌领域有所成就,还曾担任过官职,为官期间致力于文学与教育事业,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2
王于臣,字越王,清代诗人。以下是对王于臣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 - 姓名与字号:王于臣,字越王,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本名可能不为人熟知,但以越王为尊称,显示了他在文人中的崇高地位。 - 籍贯:王于臣来自宜兴,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区,这为他的文化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 2. 文学成就 - 诗歌作品:王于臣在诗歌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词,如《荆州亭·旅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