佶人,原名吴葆晋,清代诗人
吴葆晋(1791—1860)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字佶人,号红生,行十四,出生于河南光州固始,是一位出身显宦的家庭。他一生著述甚多,但现存作品不多,因此其诗集名为《半舫馆剩稿》。吴葆晋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词方面,他在清代文人中享有一定声誉,与龚自珍等人有着深厚的交往和交流。
佶人,原名吴葆晋,清代诗人
吴葆晋(1791—1860)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字佶人,号红生,行十四,出生于河南光州固始,是一位出身显宦的家庭。他一生著述甚多,但现存作品不多,因此其诗集名为《半舫馆剩稿》。吴葆晋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词方面,他在清代文人中享有一定声誉,与龚自珍等人有着深厚的交往和交流。
【注释】 挽:悼念。六叔:指吴煌昌。吴煌昌字仲辉,号南湖,浙江仁和人,康熙四十年(1701)进士,授行人司行人。吴煌昌为文有法度,尤善诗,有《秋水堂集》、《南湖文集》。甫:刚刚。竹林:晋代学者向秀与嵇康、刘伶等七贤常在竹林中饮酒赋诗,后人因以“竹林”代称清谈之所或隐士之庐。商瞿,即瞿聃,传说孔子弟子,字子游,鲁国人。伯道,指伯夷、叔齐,春秋时孤竹君之子,后归附武王,被尊为义士。孙承祧
【注释】 挽金寿昌联:这是一副对联,哀悼已故的金寿昌。 有母八旬:指金寿昌的母亲已经八十岁了。 卌年教养:指金寿昌的父亲在世时,她一共抚养了两个儿子。 两岁抚孤孙:指她在丈夫去世后,又独自抚养了一对孤儿。 那堪寂寂青灯:意思是说那是多么寂寞凄凉啊,只能点着一盏青灯度日。 嫠妇緟(lí)添仍似昔:指寡妇的生活更加艰辛,但是仍然像过去一样。 思君一恸:表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百感苍茫
吴葆晋(1791—1860)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字佶人,号红生,行十四,出生于河南光州固始,是一位出身显宦的家庭。他一生著述甚多,但现存作品不多,因此其诗集名为《半舫馆剩稿》。吴葆晋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词方面,他在清代文人中享有一定声誉,与龚自珍等人有着深厚的交往和交流
清代诗人吴曰南,字天章,号莲洋,是与傅山并称的“北傅南吴”或“二征君”之一。以下是对吴曰南及其作品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简介 - 家世背景:吴曰南,原籍奉天辽阳(今辽宁省铁岭市),后移居山西蒲州,成为诸生。 - 学术成就:康熙十八年,吴曰南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但未获成功。 2. 艺术特点 - 诗歌风格:吴曰南擅长写景咏物,其诗风清新脱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
吴一元是清朝的诗人。 吴一元,字彦复,一字君遂,晚号瘿公,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他与陈三立、谭嗣同、丁惠康等维新人士交往密切,时人称之为清末四公子之一。他的诗作《冬望》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孤独感。诗中描绘了野外炊烟升起的景象,滩上的船只被水流胶着,深林中败叶满地,高柳下危巢可见。这些生动的描写体现了吴一元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细腻观察能力。 吴一元是清代著名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