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间常州无锡人,字元镇,号云林居士,又有荆蛮民、幻霞子、曲全叟、朱阳馆主等号。
博学,好古。
有洁癖。
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居有清闷阁,藏书数千卷,古鼎法书,名琴奇画陈刊左右,幽迥绝尘。
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富家悉被祸,而瓒扁舟箬笠,往来太湖及松江三泖间。
不受张士诚征召,逃渔舟以免。
入明,黄冠野服,混迹编氓。
工诗画,画山水意境幽深,以萧疏见长。
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季四家。
有《清闷阁集》。
生卒年:1301-1374
元明间常州无锡人,字元镇,号云林居士,又有荆蛮民、幻霞子、曲全叟、朱阳馆主等号。
博学,好古。
有洁癖。
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居有清闷阁,藏书数千卷,古鼎法书,名琴奇画陈刊左右,幽迥绝尘。
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富家悉被祸,而瓒扁舟箬笠,往来太湖及松江三泖间。
不受张士诚征召,逃渔舟以免。
入明,黄冠野服,混迹编氓。
工诗画,画山水意境幽深,以萧疏见长。
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季四家。
有《清闷阁集》。
生卒年:1301-1374
【注释】 ①至正癸卯:至正,元朝年号(公元1341—1368年);癸卯,干支六十干之一;江渚:泛指江边的沙洲。②画赠:指赠送画作;胜伯徵君:指胜伯,字伯征,人称胜子,元末著名诗人。③柴门:用木桩、树枝和泥土堆成的门户。④依微:指山色隐约。⑤暝:傍晚。⑥幽人:隐士。⑦烟波:雾气弥漫的江面。⑧清秋:秋天的凉爽天气。⑨吟怀:即吟咏怀抱。⑩孤鸿:一只孤独的鸿雁。⑪飞鸟尽:大雁南翔,已经不见踪影。⑫寒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长相思》。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采用五言古诗的形式。 下面是逐句释义: - 恻恻复恻恻,忧思从中发。 - “恻恻”意为悲伤、忧愁;“从”指内心;“发”指产生。整句表达了因内心的忧虑而感到悲伤。 - 感子远来访,畏子遽言别。 - “感”意为感动、感激;“子”指对方;“远”可能意味着对方来自远方。整句描述了因为对方的来访而感到高兴,但同时也害怕对方突然离去。 -
题画六首 其五 高柳乔柯小阁,水光山色衡门。 未老作闲居赋,无钱对北海尊。 注释: - 高柳乔柯(qiáo liáo kē):形容树木高大挺拔,枝叶茂密。 - 小阁(guǒ):指小巧的亭台或者阁楼。 - 水光(shuǐ guāng):形容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色。 - 山色(shān sè):形容山峰苍翠欲滴,色彩斑斓。 - 衡门(héng mén):指简陋的房屋或门户,这里比喻隐居生活简朴而宁静
【注释】 水影:指水中的倒影。山容:指山的形状。黯淡:暗淡。云林:即“山林”。细筱(xiǎo):一种竹名,细长而高耸。萧疏:寂寞冷落的样子。重居寺里:重归寺院。吟:诗篇。馀:余味。 【赏析】 此诗写一幅雪后初晴的山水图卷,表现了作者对友人张以中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全篇语言清丽,意境幽远。 首联写景,渲染出一幅清冷空寂、苍茫无际的雪景。“黯淡”二字,既形容天色之阴,又是心境之沉郁
【注释】: 1. 高树长松:指高大的松树。 2. 苍筠野石:指苍翠的松树和石头。 3. 贞:坚贞,不屈。 4. 珍重王家公子:指王家之子。珍重,珍视;公子,古代称贵族子弟或王侯之孙。 5. 翩翩白鹤神清:指白鹤的神态高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色画面,诗人以高树长松共晚、苍筠野石同贞等词语生动地描述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观,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珍重王家公子
注释: 瓶中的花簪是白色的,庭院中的池水养育着金色的鱼儿。 驯服凶猛的老虎只凭借丹灶,拯救生命只留下素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和谐的场景,充满了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和祝愿。诗中的“潘仁仲”可能是一位文人或学者,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他深厚的友情和敬仰之情
江流不住楚山青,船到浔阳几日程。 不忍寄将双泪去,门前潮落又潮生。 注释 1. 江流不住楚山青:形容江水流动不息,楚地的群山依旧翠绿,表达了对故乡景色的美好记忆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慨。 2. 船到浔阳几日程:浔阳,今江西省九江市,古时以江流湍急著称,船只行驶至此常感艰难。此句描绘了诗人乘坐小舟经过浔阳时的所见所感,暗示旅途的艰辛与期待。 3. 不忍寄将双泪去:双泪,指眼泪
【注释】 义兴:春秋时吴国地名,在今江苏宜兴东北。维:语词,无实义;犹“惟”。弥弥:形容水流之浩大。 载:又作“再”、“又”等,有“于是”、“就”、“继续”的意思。游咏:指游玩吟咏山水。操觚挟几:执笔写文章或拿着几案。觚,古代写字的竹管。挟,持。 聊:姑且;暂且。乐一日:意思是说姑且享受一天的快乐。奚:何。俟:等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中描绘的是一幅江南山水的图画
注释:月下,月光洒下。参差,不整齐的样子。玉,比喻女子的体态。萧散,疏放、不拘束。孤鸿,孤单的大雁。寄兴,寄托兴致。只消,只需。毫楮,笔和纸。写怀,抒发情怀。丝桐,指琴瑟之类的乐器。 赏析:此诗是一首题画诗,借画抒情,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志趣。 前两句以“月下”与“灯前”为背景,描绘了两位文人雅士在月夜之下饮酒赏景的场景,其中“双玉”喻指女子的体态,“萧散”则形容他们疏放不羁的风度。
注释:竹叶上是谁弹奏出清脆的哀伤?如同铅粉般洒落在春雨之中,形成斑斑泪痕。湘江水势浩大,满眼望去都是汹涌的波浪,那一群群白鸟飞向远方,似乎在向我告别。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画中景致所引发的感慨。首句“竹上谁弹清泪”以竹叶为载体,巧妙地将情感寄托于自然景物之中。竹子是坚韧、高洁的象征,而清泪则传达了内心的哀愁和无奈。次句“如铅春雨斑斑”,进一步描绘了泪滴的痕迹——仿佛是春雨中的铅粉洒落
明常州府无锡人,字云从,改字存之,号景逸。 万历十七年进士,授行人。 以疏诋杨应宿,谪揭阳典史。 遭亲丧,家居三十年。 天启元年,进光禄少卿,疏劾阁臣方从哲,夺禄一年,改大理少卿。 四年拜左都御史,揭崔呈秀贪赃秽行,为阉党痛恨,削籍归。 与顾宪成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海内士大夫称高顾。 时阉党专政,东林党人遭迫害。 不久,崔呈秀复矫旨遣人往逮,攀龙投水死。 有《高子遗书》。 生卒年
明江西吉水人,字大绅。 解纶弟。 洪武二十一年进士。 深为太祖爱重。 尝上万言书,陈述“政令数改,刑罚太繁”之弊,渐为帝所厌,改御史。 旋以年少为借口,令回家修学。 太祖崩,赴京奔丧,以违诏旨谪河州卫吏。 用荐召为翰林待诏。 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预机务。 又与编《永乐大典》。 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 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 屡遭贬黜。 永乐八年,奏事入京,时帝北征,谒太子而还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景阳。 萧子恪弟。 齐封宁都县侯,拜给事中。 入梁,降爵为子。 好学,工属文。 历侍中、国子祭酒、吏部尚书。 官终吴兴太守。 尝作《鸿庐赋》,为沈约所赞赏。 精史学,据沈约、吴均、檀超、江淹等稿,撰《南齐书》,又撰《后汉书》、《贵俭传》等。 今仅存《南齐书》。 生卒年
元明间常州无锡人,字元镇,号云林居士,又有荆蛮民、幻霞子、曲全叟、朱阳馆主等号。 博学,好古。 有洁癖。 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居有清闷阁,藏书数千卷,古鼎法书,名琴奇画陈刊左右,幽迥绝尘。 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富家悉被祸,而瓒扁舟箬笠,往来太湖及松江三泖间。 不受张士诚征召,逃渔舟以免。 入明,黄冠野服,混迹编氓。 工诗画,画山水意境幽深,以萧疏见长。 与黄公望、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