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隽(1833-1857),清代诗人。
字季英,无锡人。
自幼侨居广州。
生员。
咸丰七年(1857)冬,英法联军炮轰广州,中炮死。
诗学李商隐,词藻工丽,长于写景,时有浓艳之作,于时局动乱亦有所反映。
著有《小樊川诗稿》。
生卒年:?-?
杜隽(1833-1857),清代诗人。
字季英,无锡人。
自幼侨居广州。
生员。
咸丰七年(1857)冬,英法联军炮轰广州,中炮死。
诗学李商隐,词藻工丽,长于写景,时有浓艳之作,于时局动乱亦有所反映。
著有《小樊川诗稿》。
生卒年:?-?
望海潮 珠山记游 飞来天镜,倒沈珠海,碧空净洗秋光。 桃叶渡头,琵琶岸畔,一般艳聚群芳。 十里送衣香。 有樯磴历乱,丝管悠扬。 天际波平,莫惊三十六鸳鸯。 此时合醉千觞。 算年华似水,水似情长。 琼榭花田,红云锦石,更谁溯说降王。 夜静欲飞霜。 想倚栏多少,水佩风裳。 只恐趁潮,归去酒醒梦魂凉。 注释 1. 飞来天镜:形容天像镜子一样美丽,天空如镜般清澈明净。 2. 倒沈珠海
东风候行色,送家兄仲容应京兆举。 东风:春风。行色:出行的神色。 仲容:你的名字。应:应试。京兆:指唐代京城长安。 译文:春天的东风等待行人上路,花儿凋谢了春天也到了尽头。 少年想要考试取功名,意气风发不可阻挡。 一家寄居在岭外,万水千山远游到长安。 殷勤在堂上为你饯别,你脸上泛起红光强行欢笑。 季子评论燕赵之人,徒然想拯救饥寒的人。 阮生哭泣在穷途,也是非达观的人。 人最珍贵是早日得志
注释: 1. 红棉城郭夕阳开,眼倦旌旗志未灰。 - 红棉(指红色花朵)城郭(指城市)夕阳开,眼倦(眼花、疲倦)旌旗(军旗下飘扬的彩布),志未灰(意志坚定)。 2. 岭外江山新战伐,春来花鸟旧池台。 - 岭外(指岭外的江山)江山(指江山景色),新战伐(指新的战争),春来花鸟(春天来临,花鸟繁盛),旧池台(指旧的池塘和台榭)。 3. 衣冠失业余兵气,尉吏成功亦霸才。 -
【注释】 ①云物愁经眼:指眼前所见的景物都令人感到忧愁,愁思缭绕心头。 ②灯窗坐转幽:在灯光下坐着,四周环境显得更加清静幽雅。 ③袷衣绵未絮:指穿着单薄的衣服(袷衣),衣服里没有棉花填充,形容寒冷。 ④夜雨屋如舟:夜晚的雨声就像船桨划过水波一样,让人感觉心烦意乱,好像置身于风雨中。 ⑤藤蔓亲三径:形容庭院中生长着茂盛的藤蔓植物,与三间茅草房屋紧密相连。 ⑥芙蓉病九秋:用“芙蓉”比喻诗人自己
杜隽(1833-1857),清代诗人。 字季英,无锡人。 自幼侨居广州。 生员。 咸丰七年(1857)冬,英法联军炮轰广州,中炮死。 诗学李商隐,词藻工丽,长于写景,时有浓艳之作,于时局动乱亦有所反映。 著有《小樊川诗稿》。 生卒年:?-
清代诗人李敬轩是清朝时期的重要诗人。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成就,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历史背景。下面将对李敬轩的生平、作品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行详细分析: 1. 生平简介 - 基本信息:李敬轩(清江南六合人,字圣一)出身于一个文学世家,顺治四年进士,授行人。 - 仕途经历:他在朝廷中担任过不同的官职,如行等,其一生经历了清朝初期的政治变革和文化发展。 - 艺术造诣:在文学方面
清代诗人汪林,字柳坡,是道咸间的诸生,并创作有《德泉山馆诗集》。在介绍汪林时,需要从多个方面来了解这位诗人的生平及其诗词作品。下面是对汪林的介绍: 1. 基本信息 - 姓名:汪林,字柳坡。 - 籍贯:贵池人。 - 生活背景:汪林生活在清朝道咸年间,具体时间不详。 - 职业与成就:他曾是道咸年间的诸生,并著有《德泉山馆诗集》。 2. 文学成就 - 诗集名称:《德泉山馆诗集》是汪林的主要文学成集
杜隽(1833-1857),清代诗人。 字季英,无锡人。 自幼侨居广州。 生员。 咸丰七年(1857)冬,英法联军炮轰广州,中炮死。 诗学李商隐,词藻工丽,长于写景,时有浓艳之作,于时局动乱亦有所反映。 著有《小樊川诗稿》。 生卒年:?-
杜谷是清朝的诗人。 字稼窗,号肯堂,出生于清朝乾隆年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是无锡人,其家族背景显赫,云川太史曾孙,这也为他的文化素养和创作风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的作品展现了清代诗坛的风貌,同时也体现了个人对自然、友情与历史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