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穆,原名汪芗,清代诗人
清代诗人汪芗,字仲穆,一字藕渔,是清朝的知名诗人。
道光十四年(1834年)举人,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在京谒选,后与朱琦、叶名澧、符葆森等人流连山水。其诗作风格豪放,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仲穆,原名汪芗,清代诗人
清代诗人汪芗,字仲穆,一字藕渔,是清朝的知名诗人。
道光十四年(1834年)举人,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在京谒选,后与朱琦、叶名澧、符葆森等人流连山水。其诗作风格豪放,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诗句释义及赏析: 东来黛色敷如眉 “东来黛色敷如眉”,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山峦的画卷,山峰如同美人的眉毛般美丽而独特。这里的“东来”指的是山脉从东方而来,而“黛色”则是用来形容山峰的颜色,如同女子的眉毛一般美丽。 上有百尺之长丝 “上有百尺之长丝”,这里的“长丝”指的是山间的云雾,它如同一条条白色的长丝一样,缠绕在山峰之间。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山峰周围的云雾缭绕的景象。 蟠云者根参天枝
清代诗人汪芗,字仲穆,一字藕渔,是清朝的知名诗人。 道光十四年(1834年)举人,咸丰十一年(1861年)曾在京谒选,后与朱琦、叶名澧、符葆森等人流连山水。其诗作风格豪放,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清代诗人汪沅,字右湘,号砚村,是清中期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歌创作展现了其对自然美景与历史人文的深刻感受与独特理解。《读南渡野史作》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追求,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和他对时代的敏锐洞察
清代诗人汪绍焻,原名不详,字子高,号秋帆,晚号青莲居士。他是清朝时期的文学家,以其独特的诗才和作品而闻名。 汪绍焻的诗作中,《项王》是一首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作者对历史人物项羽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评价。诗中的“骓马虞兮可奈何,汉军四面楚人歌”描绘了项羽的英雄末路,而“乌江耻学鸿门遁,亭长无劳劝渡河”则表达了他对失败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