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德山,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德山生活在清朝中期,具体时间为1732年至约1805年,他的诗作主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文情感。通过《广西藩署官厅联》一诗,金德山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这首长诗不仅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而且蕴含了对政治与个人境遇的深刻思考,成为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金德山,清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邃的内涵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金德山生活在清朝中期,具体时间为1732年至约1805年,他的诗作主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文情感。通过《广西藩署官厅联》一诗,金德山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这首长诗不仅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而且蕴含了对政治与个人境遇的深刻思考,成为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料。
注释: 广西藩署官厅联:这是一副对联,上联是“坐此似同舟”,下联是“须臾参大府”,表达了作者在官场上的不同角色和感受。 译文: 坐在此地,仿佛与您同行一条船,彼此的仕途命运都紧密相连;然而一旦进入大官府门,公事公办,公事私事都可以相互商量商讨。 赏析: 这副对联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上联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官场上的亲密关系,共同面对仕途的起伏;下联则揭示了进入大官府门后的公私分明
易孔昭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下是对易孔昭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易孔昭,字堇生,曲阜人。嘉庆庚午(1820年)中举人,后官至开县知县。在清朝末年的动荡时期,易孔昭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其文学成就也不容忽视。据资料显示,他曾任拔贡,曾担任镶黄旗官学汉教习,并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时前往安徽,向曾国藩提出镇压太平天国的策略,显示了其在政治军事上的才能和远见。 2. 诗作特点
金宗邵是清代诗人,字载园,曾为工部都水司主事,并著有《弃余草》。 金宗邵的生平可以用“官宦”二字来概括。乾隆壬子年间中举人,随后在清朝的官场上有所作为。他在工部都水司主事期间负责水利相关事务,其官职虽不显眼,但在当时的社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金宗邵的诗词作品,如《蒋伯生之官历下即题萝庄图以志别》等,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金宗邵不仅是一位有成就的官员,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