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重,原名王思任,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76,卒于公元1646
明浙江山阴人,字季重,号遂东。
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知兴平、当涂、青浦三县,累迁袁州推官。
后为九江佥事,罢归。
居官通脱自放,不事名检,遇达官大吏,疏放绝倒,不能自禁。
鲁王监国时,任礼部侍郎。
清兵入绍兴后,居孤竹庵中,绝食死。
工画,仿米家数点、云林一抹。
好以诙谐为文,仿大明律制《奕律》,另有《律陶》、《避园拟存》、《谑庵文饭小品》等。
生卒年:1576-1646
季重,原名王思任,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76,卒于公元1646
明浙江山阴人,字季重,号遂东。
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知兴平、当涂、青浦三县,累迁袁州推官。
后为九江佥事,罢归。
居官通脱自放,不事名检,遇达官大吏,疏放绝倒,不能自禁。
鲁王监国时,任礼部侍郎。
清兵入绍兴后,居孤竹庵中,绝食死。
工画,仿米家数点、云林一抹。
好以诙谐为文,仿大明律制《奕律》,另有《律陶》、《避园拟存》、《谑庵文饭小品》等。
生卒年:1576-1646
谢鹤 见赐扬州鹤,何人不羡清。 一江寒影到,午夜感思惊。 暂檄琴相待,终要松与盟。 缑山乘此会,为报只吹笙。 注释: 见赐:被赐予,受到恩惠 扬州鹤:扬州的白鹤,象征高贵和优雅 何人不羡清:没有谁不羡慕它的清高洁净 一江寒影到:一幅画中,寒光映照在江面上的景象 午夜感思惊:在深夜里,思绪因这景象而震动 暂檄琴相待:暂且用琴声来陪伴 终要松与盟:最终要用松树来作为约定 缑山乘此会:在缑山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包含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划天紫电曜冰眸”:这句描述了天空中划过一道紫电般的光芒,如同眼睛一样明亮。 2. “屡揵弓韬挟壮辀”: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多次拉弓射箭,并使用强壮的马拉动车辆的情景。 3. “彩笔干霄曾赋海”:这句意味着诗人曾经用彩色的笔在天空中描绘大海的景象。 4. “轻裘啸月更登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梁悬黎兵使》。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棱层鹤骨照冰壶,几镇回翔起壮图。 特借豫章求栋柱,暂移廊庙驻江湖。 庾楼月静人三楚,庐岳云深鸟二孤。 王粲虽贫仍有赋,应分鲟鲊醉春酤。 注释: 棱层鹤骨照冰壶:形容梁悬黎兵使像棱角分明的鹤骨一样,在寒冷的冬天中,他如同冰山上的一只玉壶,显得格外清冷而坚韧。 几镇回翔起壮图:暗示这位梁悬黎兵使有着宏大的志向和抱负
【解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在禅室的观感。首联写“我”年老体衰,已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与友人一起登高望远,云卧山巅,而是只能躺在禅室里,遥望着天边的积翠峰峦了。颈联由物及人,诗人看到万叶萧萧落下,一片凄凉之景,不禁联想到自己已经老了,朋友也早已去世了,于是心中顿生惆怅之情。尾联诗人想到自己已经年老体衰,钱塘门依然关闭,便感到迷茫无措。全诗以禅室为中心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诗歌。首先,要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内容。“我来投驿店”写诗人来到旅店;“君已宿茅梁”是说朋友已经住在茅屋之上。第二,要理解诗句的含义。第三,体会情感。第四,分析艺术手法。“旅燕”是本诗题目,也是全篇的中心意象。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燕子的描摹,抒发了羁旅之情。燕子本是春天的使者,它的到来,意味着春天即将来临,而自己却身在异乡。因此
勺园 才辞帝里入风烟,处处亭台镜里天。 梦到江南深树底,吴儿歌板放秋船。 注释: 1. 才辞帝里:刚刚离开京城。 2. 亭台镜里天:亭台倒映在镜子中,好像在天边一样。 3. 梦到江南:梦到了江南的景色。 4. 深树底:深深的树底下。 5. 吴儿歌板:吴地人唱着歌来打拍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开京城后,进入自然美景中的情景。诗人刚离开繁忙的帝都,就进入了一片宁静的风烟之中
【诗句释义】 1. 水折三湘里,桥飞百濮间:这句话描述了铁桥横跨在湖南的河流和百濮之间。"水折"指水流曲折,"百濮"指的是湖南的地名,这里代指湖南地区。 2. 化民无讼狱,赠客有江山:这句话表明铁桥能够使人民和睦,没有争执和诉讼;同时,它也赠送给客人广阔的自然风光。"化民无讼狱"意即通过铁桥使得民风淳朴,不再有争执和诉讼。"赠客有江山"则暗示铁桥不仅连接了两岸
【注释】 朦胧:模糊,隐约。二三里:指二、三里地,约一千米左右。海气:海边的潮湿空气。天青:天空湛蓝而清澈。饱马:吃饱了草的马。残鸡:傍晚归巢的鸡。人渐出:人们逐渐从田间归来。野火店:野外的小店或客栈。荧:通“营”,营烟。断续:断断续续;形容霜冻消融时水声。瑟瑟:象声词。 【译文】 模糊地看过去,大约二、三里路的地方,海气冲天而发,天空湛蓝而清澈。 吃饱了草的马冲寒色
【注释】 兴济:地名,今属河北省。 八月望: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清汉伤心碧:明亮的银河映照在碧蓝的天空中。 海应添万里:大海应增添万里之遥。 天亦爱中秋:月亮也应喜爱中秋之夜。 瓜饼皆知俗:各种瓜果月饼都是世俗之物。 关山自有愁:远隔山河的游子自然有别样的愁苦。 安能还客夜:哪里能够回到过客的夜晚。 尽挂各家楼:各家门前都挂着明月,象征着团圆。 【赏析】 此诗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议论
兰亭 碧水丹山野鸟啼,松篁夹路绿荫齐。 孤亭寂寂围春草,古寺深深隔远溪。 玉版饱尝堪却肉,竹床闲卧不闻鸡。 永和胜事皆尘迹,谁向云林一再题。 注释: 1. 碧水丹山野鸟啼,松篁夹路绿荫齐。 - 这是描写兰亭的景色和环境。碧水指的是清澈的溪流、山涧或湖泊等,丹山是指红色山峰,可能是夕阳映照下的颜色。野鸟啼鸣表示春天来临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松篁夹路说明道路两旁种满了松树和竹子,绿意盎然。 2.
吴兴武康人,出身官宦之家,左光禄大夫沈约之孙女。 生卒年不祥,约梁武帝大同中前后在世。 嫁征西记室范靖(一作范静)为妻。 生平事迹不祥。 满愿有祖风,善作诗,有集五卷,(《隋书志》作三卷,此从《两唐书志》)已佚。 现存诗十一首。 沈满愿的祖父是沈约,沈约的儿子沈旋、沈趋皆为知名文士,都有作品传世。 如沈旋的《咏萤火》、沈趋的《咏雀》,都是讽谕诗中咏物言志的好诗。 沈众(字仲师)是沈约之孙。 好学
夏元鼎是南宋时期的诗人,字宗禹,又号云峰散人、西城真人。他的生平和作品都值得深入研究与欣赏。 夏元鼎生于约公元1201年前后,他的生平事迹不多被提及,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作主要收录于《强村丛书》,其中也包括他对阴符、药镜、悟直三书的注解。这些注解表明夏元鼎不仅擅长诗歌创作,还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夏元鼎的作品多以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反映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到的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