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赐扬州鹤,何人不羡清。
一江寒影到,午夜感思惊。
暂檄琴相待,终要松与盟。
缑山乘此会,为报只吹笙。

谢鹤

见赐扬州鹤,何人不羡清。

一江寒影到,午夜感思惊。

暂檄琴相待,终要松与盟。

缑山乘此会,为报只吹笙。

注释:
见赐:被赐予,受到恩惠
扬州鹤:扬州的白鹤,象征高贵和优雅
何人不羡清:没有谁不羡慕它的清高洁净
一江寒影到:一幅画中,寒光映照在江面上的景象
午夜感思惊:在深夜里,思绪因这景象而震动
暂檄琴相待:暂且用琴声来陪伴
终要松与盟:最终要用松树来作为约定
缑山乘此会:在缑山上,借助这次机会
为报只吹笙:为了回报,我只需要吹奏笙曲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赠礼感激之情的诗。诗人范仲淹收到友人赠送的白鹤后,写下这首诗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与喜悦。

首句“见赐扬州鹤,何人不羡清。”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赠礼——扬州鹤的喜爱。他并没有直接赞美白鹤的美丽或高贵,而是通过“何人不羡清”这样的说法,让读者感受到白鹤的高洁和纯净之美,也暗示了赠礼者的美好品德。

第二句“一江寒影到,午夜感思惊。”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白鹤的倩影出现在江面上,让人感到寒冷和孤独。而当夜晚降临,月光洒满大地时,诗人的内心也受到了强烈的触动,不禁感到一种莫名的激动。

第三句“暂檄琴相待,终要松与盟。”表达了诗人虽然暂时以音乐相伴,但最终还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这份友谊的珍视,如用松树作誓约。这里既体现了他对友情的重视,也显示了他对这份赠礼的珍视。

尾句“缑山乘此会,为报只吹笙。”则是一个高潮,意味着在缑山这个地方,借着这份赠礼的机会,诗人想要以吹笙的方式来报答友人的厚爱。这不仅是对赠礼的回应,也是对整个赠礼过程的总结和致敬。

这首诗通过对赠礼的描述,以及对其影响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以及对赠礼者的深深敬意。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使人读后深感其意境深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