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博,原名吴宽,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35,卒于公元1504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原博,号匏庵。
为诸生时,即有声望,遍读《左传》、《史记》、《汉书》及唐宋大家之文。
成化八年会试、廷试皆第一,授修撰。
侍孝宗东宫,进讲闲雅详明。
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丁忧后,入东阁,专典诰敕。
进礼部尚书。
卒谥文定。
宽行履高洁,不为激矫,而自守以正。
其诗深厚郁,自成一家。
兼工书法。
有《匏庵集》。
生卒年:1435-1504
原博,原名吴宽,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35,卒于公元1504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原博,号匏庵。
为诸生时,即有声望,遍读《左传》、《史记》、《汉书》及唐宋大家之文。
成化八年会试、廷试皆第一,授修撰。
侍孝宗东宫,进讲闲雅详明。
孝宗即位,迁左庶子,预修《宪宗实录》,进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丁忧后,入东阁,专典诰敕。
进礼部尚书。
卒谥文定。
宽行履高洁,不为激矫,而自守以正。
其诗深厚郁,自成一家。
兼工书法。
有《匏庵集》。
生卒年:1435-1504
【注释】 天末:指边塞。离魂:诗人自指。招:招回,招唤。伊:语助词。贻:留给。阻:阻碍。自贻伊阻任飘摇:自己给自己留下障碍,任凭思绪飘荡。涸鱼那复寻濡煦:干涸的鱼哪还会去寻找水呢?比喻得不到恩泽的人,再想求得别人的帮助也是枉然。野鹤行将返泬寥:野鹤将回到空旷的地方。泬寥:空虚寂寞。春梦觉来仍是幻:春天的梦境醒来后还是幻影。新诗吟就转无聊:写新诗的时候反而感到索然无味。宦途巧拙吾何有
【解析】 此诗是诗人隐居山居时所作,写其每日的生活。开头两句“喔喔鸡三唱,城居数远村”,写早晨起床后听到公鸡报晓的声音。“喔喔”指鸡的啼叫声,这里用以表示时间的推移;“三唱”指鸡啼了三次,说明天已大亮。“城居”即住在城里,“数远村”指居住在城外。这两句的意思是:早晨起床以后,听到公鸡报晓三声,知道天亮了。在城里居住了几天,每天要到郊外去看望几个朋友。“发随秋叶落,目与晓灯昏”,写早起看到的景象
吴宽《寿席道士》解析如下: 1. 诗句释义: - “白头一羽客”中的“白头”指的是年岁已高,而“一羽客”则形容这位老者如同一只高洁的仙鹤,不染尘俗。 - “何处曾相逢”暗示着老者在世间的孤独与寻找知音的不易。 2. 译文对照: - “月下老翁井”可能指的是一个古老的井,常被用来象征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见证。 - “云间玉女峰”则可能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山峰,玉女通常象征着纯洁和神圣。 3.
再游城南 登高始经旬,野景宛非昨。 园空秋叶深,山净寒云薄。 清尊喜共持,破帽拚重落。 日暮淡忘归,黄花翳孤壑。 译文: 经过十天的登山,眼前的景色已和昨日大不相同。 园内空旷,秋叶已经长得很深,山色清澈,云彩也显得更加轻薄。 高兴地举起酒杯,破旧的帽子也不介意地再次掉落。 到了日暮时分,忘记了回家,只有那黄色的菊花映衬着孤独的山谷。 注释: 1. 登高始经旬,野景宛非昨 -
【注解】 断虹(hóng):指夕阳西下,天空中出现半隐半现的红日。返照:太阳落山后的余晖。向晚喜新晴:傍晚时分,天气转晴。 浮埃(è):浮尘。长沟积水清:长渠里的水很清澈。 歌谣童子事:儿童的歌谣。童稚之事:指孩子们天真无邪的欢乐。刈穫(lì huò):收割。野人情:乡村百姓的生活情趣。 幽燕地:指北京地区。 无劳赋北征:不必为远征北方而劳累。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晚晴美景的七绝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能力。解答时,首先读懂全诗,然后逐句分析,结合诗句的意思进行赏析,最后点明自己的看法。 “玉河冻不流”,玉河,即汴河,是古代的运河之一,因河水清澈如玉而得名。诗人以汴河为喻,写景抒情。“晓结冰花细”,清晨,在汴河边上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晓”,清晨。“冰花”指冰凌或冰块上的花纹。这里用“结”“细”来形容,写出了冰凌或冰块上花纹的形状
送盛术还吴江 一叶扁舟向东南,望望故里门。 夕阳映照在烟市上,秋水流淌过雪滩痕。 制药工作当书桌,弹琴之后罢酒尊。 相约官舍再相聚,应该是史西村。 释义与注释: - 一舸东南去(一叶舟):指的是一叶小舟向东南方驶去。 - 望望故里门:回头看看故乡的门户。 - 夕阳映照在烟市上(夕阳染红了市场):夕阳照射在烟雾缭绕的市场之上。 - 秋水流淌过雪滩痕(秋水流动着穿过雪白的沙滩):形容河水清澈见底
送仲山后坐通法寺西轩歇马东城下,缘堤踏浅沙。 长因送客日,屡得到僧家。 灌木阴三亩,奔泉响万车。 晚来檐溜断,天际散红霞。 注释:在东城的东门下歇息,沿着堤岸踏着浅浅的沙土。因为送客的日子常常是,所以屡次来到僧人的家。灌木丛中荫蔽着三亩地,奔流的水声如同万辆车一般。傍晚时分,雨帘被风切断了,天空中飘散出红霞。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以送别为题,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诗句“落日悬溪口,哑哑树杪乌。”: - 这句诗描绘了落日的景象,将太阳悬挂在溪流的出口,树梢上乌鸦的叫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感受。 - 诗句“到门皆我辈,欹枕即吾庐。”: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的亲密关系,他们常常聚在一起,相互倚靠枕头就寝,如同自己的家一样。 - 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出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家庭归属感的渴望。 - 诗句“粗饭煮鲑菜,小舟看鸭雏。”:
《桐村小隐》 见说移居处,江南第一村。过墙桐树直,匝屋杏花繁。 艇子将茶灶,邻翁送酒樽。东偏近鱼市,更欲置柴门。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见说移居处,江南第一村。 翻译:听说这里是一个可以安居的地方,是江南最美丽的村庄。 注释:“见说”意为“听说”,“移居处”表示一个适宜居住的地方,“江南第一村”强调了这个地方在江南无与伦比的美景和地位。 2. 过墙桐树直,匝屋杏花繁。 翻译
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希逸。 谢弘微子。 七岁能文,及长,美容仪,宋文帝赞为“蓝田生玉”。 初为诸王属官,曾制木地图,可分可合。 宋孝武帝即位,除侍中,迁左卫将军。 曾上表反对以门第选才。 前废帝时,以为金紫光禄大夫。 卒谥宪。 明人辑有《谢光禄集》。 生卒年
况周颐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况周颐,原名周仪,因避讳宣统帝溥仪的名讳,改名为周颐。字夔笙,一字揆孙,别号玉梅词人、玉梅词隐,晚号蕙风词隐,人称况古、况古人等。他出生于广西临桂(今桂林),原籍湖南宝庆。他的生平跨越晚清时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不仅以其文学成就著称,还曾是晚清的一名官员。 况周颐的文学创作主要集中在诗歌和词赋方面,他的作品风格清新隽永,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