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咫,原名陆攀,清代诗人
陆攀是清代的诗人,字威咫,平湖人,为康熙丙寅年的拔贡。他不仅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还精通书法和琴术,并兼精岐黄之术。陆攀的诗作风格纵横兀奡,颇肖苏、梅,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古典诗词的独到理解。
陆攀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多个题材,其中《树根文殊像得之五台山僧》是其代表作之一。该诗以五台山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将文殊菩萨的形象与自然景致巧妙结合,表达了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佛教文化的理解。这种风格的形成,既受到了个人经历和情感的影响,也与其所处的时代和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除了诗歌创作,陆攀的其他文艺才华也不容小觑。据记载,他工书善琴,同时兼精岐黄之术。这些技艺的融合,体现了陆攀多方面的才能和广泛的兴趣爱好。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陆攀的诗歌风格纵横兀奡,颇肖苏、梅,这一点在他与其他清代诗人相比显得尤为突出。这种风格的独特性,既反映了陆攀个人的艺术追求,也体现了清代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陆攀的诗作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在形式上也颇具创新。例如,他在《倒泻银潢接大荒》中描述的场景,既有雷霆翻地轴的壮观,也有鱼鳖不上河梁的静谧,这种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使得他的诗歌更加生动和立体。这种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创新,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清代诗人陆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清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在文化传播和历史价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陆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清代诗歌的魅力,以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