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原名过炳蚪,清代诗人
过炳蚪是清代的诗人。
字兰台,号巽斋,是清无锡人,生活在雍正元年(1723年)。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的学者。在那个时代,科举被视为一条通向仕途的重要途径。过炳蚪能够在1723年的恩科中一举成名,这本身就体现了他的文学天赋和学识水平。
兰台,原名过炳蚪,清代诗人
过炳蚪是清代的诗人。
字兰台,号巽斋,是清无锡人,生活在雍正元年(1723年)。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的学者。在那个时代,科举被视为一条通向仕途的重要途径。过炳蚪能够在1723年的恩科中一举成名,这本身就体现了他的文学天赋和学识水平。
解析与赏析: 首联:“江东遗老叹凋零,又见华阳堕晓星。” - 注释: “江东”通常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泛指作者的出生地。“遗老”指的是已故的老人或年长者。这里的“江东遗老”,指的可能是作者自己或是其同辈的人,表达了对过去时代的回忆和怀旧。“叹凋零”暗示了一种悲伤和哀叹的情绪,因为“凋零”意味着生命或美好事物的消逝。“华阳”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者是某种象征性的地点或事物,这里用以比喻美好的
过炳蚪是清代的诗人。 字兰台,号巽斋,是清无锡人,生活在雍正元年(1723年)。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的学者。在那个时代,科举被视为一条通向仕途的重要途径。过炳蚪能够在1723年的恩科中一举成名,这本身就体现了他的文学天赋和学识水平
傅增湘(1872-1949) 字沅叔,所居名曰藏园,晚号藏园居士。 四川江安人。 近代著名藏书家、版本目录学家。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选庶吉士,光绪三十一年任直隶提学使,1917至1919年在北洋政府任教育总长,力主送徐悲鸿等留学,倡导开放式教育。 1922年退职于京,致力于目录、版本、校勘之学,所藏近20万卷古籍中,手自校勘800种,撰题跋500余篇,校记若干种,过目珍本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