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炳蚪
过炳蚪是清代的诗人。 字兰台,号巽斋,是清无锡人,生活在雍正元年(1723年)。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的学者。在那个时代,科举被视为一条通向仕途的重要途径。过炳蚪能够在1723年的恩科中一举成名,这本身就体现了他的文学天赋和学识水平
清代过炳蚪《挽蒋拙存》释义
解析与赏析: 首联:“江东遗老叹凋零,又见华阳堕晓星。” - 注释: “江东”通常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泛指作者的出生地。“遗老”指的是已故的老人或年长者。这里的“江东遗老”,指的可能是作者自己或是其同辈的人,表达了对过去时代的回忆和怀旧。“叹凋零”暗示了一种悲伤和哀叹的情绪,因为“凋零”意味着生命或美好事物的消逝。“华阳”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者是某种象征性的地点或事物,这里用以比喻美好的
挽蒋拙存
江东遗老叹凋零,又见华阳堕晓星。 剩有银钩千万本,堪齐石鼓十三经。 白头供奉非蕉梦,黄卷携将付鲤庭。 太息虚舟木已拱,不留知己为君铭
兰台,原名过炳蚪,清代诗人
过炳蚪是清代的诗人。 字兰台,号巽斋,是清无锡人,生活在雍正元年(1723年)。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的学者。在那个时代,科举被视为一条通向仕途的重要途径。过炳蚪能够在1723年的恩科中一举成名,这本身就体现了他的文学天赋和学识水平
过炳蚪
过炳蚪是清代的诗人。 字兰台,号巽斋,是清无锡人,生活在雍正元年(1723年)。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的学者。在那个时代,科举被视为一条通向仕途的重要途径。过炳蚪能够在1723年的恩科中一举成名,这本身就体现了他的文学天赋和学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