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照是清代诗人,字丽甫,学者称为季弢先生。他生于1556年,卒于1651年,是泉州府同安县北部新圩镇金柄村人(今属厦门市翔安区)。
黄文照一生经历颇为坎坷,终生不仕,时人尊称他为“黄布衣”。他的诗歌成就虽无详细记载,但因其不仕的行为,在民间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尊重。黄文照的《挽郭嵩焘联》便是其代表诗作之一,此诗表达了对郭嵩焘不幸去世的哀悼之情。
黄文照是清代诗人,字丽甫,学者称为季弢先生。他生于1556年,卒于1651年,是泉州府同安县北部新圩镇金柄村人(今属厦门市翔安区)。
黄文照一生经历颇为坎坷,终生不仕,时人尊称他为“黄布衣”。他的诗歌成就虽无详细记载,但因其不仕的行为,在民间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尊重。黄文照的《挽郭嵩焘联》便是其代表诗作之一,此诗表达了对郭嵩焘不幸去世的哀悼之情。
【注释】 1.挽郭嵩焘联:这是一副挽联,由林则徐所撰。郭嵩焘是晚清著名外交家、学者,曾任湖广总督,因力主改革而遭诬陷,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被处死。林则徐在郭死后,为郭撰写了这副挽联,以表达对郭的哀悼之情。 2.鹤吊我来迟:鹤是长寿的象征,这里指郭嵩焘的死讯传来得太晚。 3.忆小子被数载春风:回忆过去郭嵩焘受到朝廷和百姓的关爱与培养。 4.生荷栽培:活着时得到了栽培与照顾。 5.死蒙殡殓
黄文照是清代诗人,字丽甫,学者称为季弢先生。他生于1556年,卒于1651年,是泉州府同安县北部新圩镇金柄村人(今属厦门市翔安区)。 黄文照一生经历颇为坎坷,终生不仕,时人尊称他为“黄布衣”。他的诗歌成就虽无详细记载,但因其不仕的行为,在民间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尊重。黄文照的《挽郭嵩焘联》便是其代表诗作之一,此诗表达了对郭嵩焘不幸去世的哀悼之情
黄国瑾是清代诗人。 黄国瑾,字再同,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卒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他的生平充满了文学与政治的双线发展,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历史学者和官员。在清朝这个文人地位相对低下的时代背景下,他能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 黄国瑾的诗歌创作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尽管关于他的诗作流传下来的不多,但通过《贵筑黄氏手稿辑存》等文献资料的整理
清代诗人名单包括黄介臣、李叔阳、吴侣伊、何剑青、林孟舒、张德孙等。 清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涌现出了大批才华横溢的诗人。以下是对部分诗人作品与生平背景介绍: 1. 黄介臣:黄介繁是明末清初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社会现实和个人感悟,其中不乏描绘山水田园之美的作品。 2. 李叔阳:李叔阳是另一位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的诗人,以七言歌行著称
黄文照是清代诗人,字丽甫,学者称为季弢先生。他生于1556年,卒于1651年,是泉州府同安县北部新圩镇金柄村人(今属厦门市翔安区)。 黄文照一生经历颇为坎坷,终生不仕,时人尊称他为“黄布衣”。他的诗歌成就虽无详细记载,但因其不仕的行为,在民间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尊重。黄文照的《挽郭嵩焘联》便是其代表诗作之一,此诗表达了对郭嵩焘不幸去世的哀悼之情
清江西南昌人,字廉山,一字廉三。 乾隆五十七年副贡。 嘉庆间从军苗疆。 谙河务,官至江南海防同知署淮海道。 善画山水,兼工楼阁人物花鸟。 工篆法,尤精金石鉴别之学。 尝缩临汉魏碑,刊于端石砚背上,凡百种,名百汉碑砚。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