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廷果是清代的诗人。
字令贻,生于清乾隆年间(1715-1773年),籍贯为江苏无锡。他是一位性情闲逸、学识渊博的文人,一生未曾涉足仕途,与吴峻和王宫等文友结伴,他们的友情在诗篇中得以展现。杨廷果的书学造诣受到宋人的影响,但同时也缺乏一定的风骨。他的诗词才华得到了当时文人的认可,尤其是在琴艺方面,他不仅精通古琴,还兼长琵琶。
杨廷果是清代的诗人。
字令贻,生于清乾隆年间(1715-1773年),籍贯为江苏无锡。他是一位性情闲逸、学识渊博的文人,一生未曾涉足仕途,与吴峻和王宫等文友结伴,他们的友情在诗篇中得以展现。杨廷果的书学造诣受到宋人的影响,但同时也缺乏一定的风骨。他的诗词才华得到了当时文人的认可,尤其是在琴艺方面,他不仅精通古琴,还兼长琵琶。
注释: 清閟高风动四夷,早知名盛有危机。 弃财脱兔投林去,犹有余殃触是非。 清閟(yùn sù)高风,指高尚的气节或品格。 驰(chí)名盛,名声很大。 奔,逃跑,比喻逃避现实。 脱兔,比喻狡猾而敏捷的人。 林,树林。这里指官场。 犹有余殃,仍然有灾祸。 触是非,触犯是非,意即陷入是非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咏诗,以竹木图真迹为题,抒发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之情。
【注释】 天上:比喻高远。小团:指月亮。携月去:指诗人把月儿携带着去了。人间:这里指人间的景物或事物。第二:第二流。索吟来:指索求吟咏之意而来。空中:指天空。识得:认识得到。源头处:指诗歌的意境所在。味向新诗笔底回:意思是说,在写新诗时,能从中得到艺术上的启迪。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清和堂作客时写的,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感。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寓意深远
【注释】 漪澜:水中的波澜。坡翁:指宋代诗人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龙蛇:指水波纹。鹂珠:传说鱼有明珠,这里泛指鱼。鱼蟹眼:鱼的眼睛像珍珠一样发光。 【赏析】 此诗为咏物之作,以赞美东坡先生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热爱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共三联,第一、二句写诗人对东坡先生的敬仰之情,第三、四句写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第一联“漪澜妙迹忆坡翁,不见龙蛇落池中”
注释:在春天的申水涧边,我独自寻找飞泉和乳雪。独自行走在残月高高的山峰上,吹响长笛一声声云彩之上。不知何处是琼宫?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小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首句“春申涧”点题,交代了诗中描写的地点。接着以“醉觅飞泉乳雪”、“独行残月高峰”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一幅诗人独自寻觅着飞泉与乳雪,行走在残月照耀下的高峰上的动人景象。最后,以“不知何处琼宫
杨廷果是清代的诗人。 字令贻,生于清乾隆年间(1715-1773年),籍贯为江苏无锡。他是一位性情闲逸、学识渊博的文人,一生未曾涉足仕途,与吴峻和王宫等文友结伴,他们的友情在诗篇中得以展现。杨廷果的书学造诣受到宋人的影响,但同时也缺乏一定的风骨。他的诗词才华得到了当时文人的认可,尤其是在琴艺方面,他不仅精通古琴,还兼长琵琶
杨瑞麟是清代的著名诗人,他的文学成就在清代诗坛占有重要地位。 字西木(或作西禾),江苏阳湖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卒于仁宗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享年五十七岁。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学者,博极群书,早传声誉,其著作和影响深远
杨廷果是清代的诗人。 字令贻,生于清乾隆年间(1715-1773年),籍贯为江苏无锡。他是一位性情闲逸、学识渊博的文人,一生未曾涉足仕途,与吴峻和王宫等文友结伴,他们的友情在诗篇中得以展现。杨廷果的书学造诣受到宋人的影响,但同时也缺乏一定的风骨。他的诗词才华得到了当时文人的认可,尤其是在琴艺方面,他不仅精通古琴,还兼长琵琶
清代诗人杨绍基,字履亭,是清嘉庆三年的举人,曾任浙江永康县、河南南召县等职。他的诗歌集《芙蓉水涨歌》中描绘了湖边的景象和观潮时的激动心情。 杨绍基不仅是一个诗人,他还是一名官员。作为清朝时期的官员,他以慈爱和安静的态度治理南召瘠邑,使百姓感到快乐。在面对灾荒年月时,他还用自己的俸钱赈济灾民,积极救灾。这些事迹表明,杨绍基不仅是一位文人,更是一位具有高尚品德和责任心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