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承煊是清代的诗人。
这位清代的诗人在文学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体现了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的特征。萧承煊的作品在今天仍然受到学者和爱好者的关注与研究,是了解清中叶文化和历史的宝贵资源。
萧承煊是清代的诗人。
这位清代的诗人在文学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体现了时代背景和历史文化的特征。萧承煊的作品在今天仍然受到学者和爱好者的关注与研究,是了解清中叶文化和历史的宝贵资源。
【注释】 盘根:树根盘曲。错节:交错盘绕,比喻复杂。抵掌中西容末议:指与曾纪泽讨论国事到深夜。侧身廊庙更无人:意谓国家危亡,自己虽为大臣却无济于事。 【赏析】 此诗是诗人挽曾纪泽联。作者对曾纪泽非常敬佩,认为他是识大体、有胆略的能臣干吏。他生前在与西方人交往时,敢于坚持原则,不为洋人所欺;临终时还不忘国家大事,为国家的命运担忧。因此,作者写此挽联以表达他对曾纪泽的崇敬之情。
黎湛枝是清末的政治家、外交家、书法家和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 黎湛枝,字露苑,亦露庵、璐庵,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的家庭。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他从小表现出了过人的聪颖和勤奋好学的精神。9岁时,他已能书写一手好字,并开始撰写文章。未及10岁,便主动承担起看铺卖货的工作,这显示了他早期的生活艰辛与自立精神。 黎湛枝在青少年时代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16岁时
清江苏无锡人,字叔耘,一字庸庵。 同治六年江南乡试副贡生。 参曾国藩、李鸿章幕府。 官至湖南按察使。 曾上《治平六策》、《海防十议》。 旋任出使英、法、义(意)、比四国大臣。 在外留心考察,力争创设南洋各岛领事,以保商为急务。 好为古文辞,对遗闻轶事及海外状况,尤多论列。 有《庸庵文编、笔记》、《出使英法义比日记》等。 生卒年
清广东花县人,原名俊,以字行,改字□门,号儒斋。 道光十二年进士。 授编修。 任御史时曾疏劾鸦片战争败将奕山。 累擢至湖南巡抚。 咸丰元年,守长沙拒太平军达八十余日,城卒不陷。 后赞助曾国藩编练乡勇。 咸丰末,任四川总督,镇压蓝大顺等起事。 同治二年,在大渡河边击败太平军,杀害石达开及其部属。 卒于四川,谥文忠。 有《骆文忠公奏议》。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