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扬州府兴化人,字子相,号方城。
嘉靖二十九年进士。
由刑部主事调吏部。
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
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
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
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
工文章,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
有《宗子相集》。
生卒年:1525-1560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子相,号方城。
嘉靖二十九年进士。
由刑部主事调吏部。
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
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
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
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
工文章,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
有《宗子相集》。
生卒年:1525-1560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把握诗意,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已厌时人目”,诗人厌倦了世俗之人的眼目,这一句是说诗人已经厌倦了世俗之人的眼目。“翻生古道悲”,“翻生”二字用得极妙,它写出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之情;“古道”一词,既点出了诗人当年所走的道路,又暗指诗人的仕途之路,“悲”字,则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感慨和对人生道路的无奈之情。 “洲中鹦鹉赋
岁月流逝,不觉中已至年终,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愁绪。离别之痛,似乎难以消散。 在燕市之旁,举杯独饮,却只觉离愁更甚。浙江之潮,似是无情之物,不断冲击着岸边的我,仿佛在嘲笑我的无力与无助。明月高悬,其辉映照帝乡之地,而我却在此地遥望故乡。梅花盛开,而我的旅途却是如此遥远和艰难。怎能因一杯酒,就能放下世俗的五斗米俸禄,远离这片喧嚣与繁华的土地,投身于自然的怀抱,成为渔樵之中呢? 赏析:
注释: 君自何方至,怜才意久违。——你从哪里来?我对你怜惜才华已久。 朔云停暮屐,汉月照春衣。——北风中,雪花停了,月光下,春衣闪烁。 江左时名重,人间雪调稀。——在江南一带时,你的名声很大,但人世间的雪景已经很少了。 灯前出瑶草,坐客不能归。——在灯前,我拿出了珍贵的玉草,但客人都不能回去了。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和深深的眷恋之情。全诗以"君自何方至"开篇
【注释】 1、公实:即王世贞,字元美。2.“孤臣”句:意谓身在朝廷的臣子辞别了故国。3.“匹马”二句:意谓诗人自己骑一匹马来到祗园,寺中僧人看到诗人来,窥看树上的影子,听到钟声就到门上来迎接客人。4.“江湖”句:意谓江湖难容我,天地易销魂。5.“行念”二句:意谓想到你心里有数,相思且勿论。 【赏析】 此诗是明代文学家于谦为王世贞饯别之作。全诗以“孤臣辞上国,匹马自祗园”起兴,写诗人辞别朝廷之情景
怀顾二丈 客久春如失,愁深夜不开。 眼看鸿雁去,书对白云裁。 丛桂迷淮甸,长杨识汉才。 江东秋色好,消息几时来。 注释: 1. 客久 - 长时间在外作客。 2. 春如失 - 春天像失去了一样,形容春日的景色或情感。 3. 愁深夜 - 在深夜里感到深深的忧愁。 4. 鸿雁 - 古代诗歌中常以鸿雁代指远方或书信。 5. 书对 - 手边的书籍。 6. 白云裁 - 用白色纸张裁剪,此处可能表示书写
【注释】 分襟:分别。握手即此地,握手又何时? 甘后:甘心于后。烟霞尔最先:你首先看到烟和云。 世情频按剑:世态变化频繁,要握起剑来。生事欲逃禅:世俗的事情需要用禅来逃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同乡于鳞子与元美的一首酬答诗。首联写饯别地点和时间;颔联写友情,表达对好友远去的依依不舍之情;颈联写朋友的志向;尾联写自己的感受,表达对友人的期望
于鳞子与元美夜过时元美将有江南之役矣二首其二 亭花新乍落,砌竹远生阴。砧杵秋城急,烟霞故国深。 不堪惆怅色,兼入别离心。去住伤萍梗,兹期未易寻。 注释:新落的花朵,刚刚开放,就匆匆谢世了。远处的竹子,在秋天显得更加幽深。秋城的打更声急促而沉重,那遥远的烟霞之地,深深地映入眼帘。心中无法承受这种悲伤和惆怅,仿佛被卷入了一场离别之中。无论是留下还是离开,都如同漂泊不定的浮萍,难以把握自己的未来
夜月闻笛 暮雨浮天去,寒云归峡迟。 青山饶远色,紫菊把新枝。 何处风前笛,频停月下卮。 关河已摇落,故向客愁吹。 注释: 1. 暮雨浮天去,寒云归峡迟:傍晚时分的雨云飘浮在天空中,而寒冷的云朵却迟迟不肯回到峡谷之中。 2. 青山饶远色,紫菊把新枝:远处的山峦被晚霞映照得色彩斑斓,而紫色的菊花则在枝头绽放出新芽。 3. 何处风前笛,频停月下卮:那风吹过的地方传来了悠扬的笛声
于鳞的儿子和元美在晚上经过,元美即将有江南之役了。 今夜又是什么夜晚,相看又是这一亭台。 金樽坠落在明月之下,银河倒映出繁星的光芒。 我已经感到多病,君今幸不清醒。 胡笳半夜吹起,凄恻哀伤令人难以聆听
追送谢山人不及 白发久为客,青春忽与归。 马冲燕雪尽,心逐塞云飞。 天地飘蓬甚,河桥折柳违。 离情堪涕泪,此际倍沾衣。 译文: 白发已久为外乡游子,青春忽而归来。马匹冲出燕地的积雪,我的心却随着塞北的白云飞翔。天地间漂泊不定,黄河边的桥梁上,我们不得不离别。离别之情让人泪水纵横,此时此刻更让我倍感伤感,泪水湿润了衣裳。 注释: 1. 白发久为客:形容自己年岁已高,长期客居他乡。 2.
南唐烈祖,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建立者。 原名徐知诰,是南吴大将徐温养子,曾任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后掌握南吴朝政,累加至太师、大元帅,封齐王。 天祚三年(公元937年),李昪称帝,国号齐。 昇元三年(公元939年),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他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变更旧法;又与吴越和解,保境安民,与民休息。 昇元七年(公元943年),李昪因丹药中毒而死
王和卿,大名(今河北)人。 生卒年及姓名不详,一说即通许县尹王鼎,字和卿,与关汉卿同时且有交游。 元钟嗣成《录鬼簿》列为前辈名公。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称之为词林英杰。 善作滑稽戏谑之曲,当时名播天下。 现存散曲小令二十一首,多滑稽俏皮之作,有的流于油滑恶趣。 生卒年:?-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子相,号方城。 嘉靖二十九年进士。 由刑部主事调吏部。 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 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 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 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 工文章,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 有《宗子相集》。 生卒年
明广东高明人,字用儒,号海目。 区益子。 善为文,下笔千言立就。 万历十七年进士。 初选庶吉士,累迁赞善、中允。 掌制诰。 居翰院十五年,与赵志皋、张位、沈一贯等有旧。 赵等先后当国,大相皆引避不轻谒。 后调南太仆寺丞,以疾归,卒。 工诗词,皆严于格律,为明代岭南大家。 有《太史集》、《图南集》、《濠上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