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建宁建阳人,字去非。
初名铄,字位辛。
号勿轩,一号退斋。
度宗咸淳十年进士。
授汀州司户参军。
入元不仕。
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
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生卒年:1253-1312
宋建宁建阳人,字去非。
初名铄,字位辛。
号勿轩,一号退斋。
度宗咸淳十年进士。
授汀州司户参军。
入元不仕。
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
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生卒年:1253-1312
诗句:与徐同知 译文:和徐同知一起游玩。 注释:徐同知,指徐文长(1520-1593),浙江绍兴人,明朝文学家、戏曲理论批评家。他是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曾创作出大量山水画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里的“同”,可以理解为他与我共同出游的情趣。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作者与徐同知一同游玩的情景,表达了两人之间的情谊深厚。 诗句:武夷山中旧学子 译文:我在武夷山中曾经是一个求学的人。 注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共八句。 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词释义: - 高哉永阳山,清哉永阳水。 - 高峻的永阳山,清澈的永阳水。 - “高”和“清”都是形容词,用来形容自然景物的高峻和清澈。 - 不须问芝岭,不须寻桃源,桃源芝岭近在永阳里。 - 不必去问芝山和桃源,因为它们就在永阳里附近。 - “问”和“寻”都是动词,表示寻找的意思。 - 此山朝朝暮暮有爽气,此水一点不受污泥滓。 -
【注释】: 1. 伊洛:指洛阳。 2. 武夷云谷:指福州,古称武夷。 3. 孔堂:指孔子讲学的场所。 4. 金石:指钟鼎石刻,是儒家经典的象征。 5. 淹中断简:指《尚书》等典籍。 6. 独抱遗经:独自守护着这些经书。 7. 兀兀:孤独的样子。 8. 蚊虻(wén méng):比喻微不足道的困难或小人。 9. 精卫填海:传说中精卫鸟衔石填海的故事,表示不屈不挠的精神。 10. 书生:读书人。
【注】:文公:朱熹。 【译文】: 九州四海传颂朱公(朱熹)的书,千秋万世传诵朱文公祠(祠堂)。 朱公的祠堂从何而来?建安云谷与武夷山。 桓桓寝广是朱公(朱熹)的居所,他守道不仕,不为时人所容。 当时的人把他比作曲阜鲁国的孔子,曲阜的礼乐制度遭到毁坏,是谁造成的? 鲁国余下的宫室已经很壮丽了,何必去取此为呢? 鲋池藏书抱祭器,在艰难时刻也是可悲的。 这样的人现在不再出现了,我为公故宅三歔欷。
赋游高逸轩怀蓝远洞 世情弱卑近,子独志高远。 中庭敞明轩,大字书钜扁。 轩前山百丈,山下水千涧。 摩空屹苍苍,赴壑来滚滚。 神明万宇澄,清旷百虑远。 恭惟孔孟翁,古圣一关键。 勿云仰之高,万象不吾隐。 勿云道之远,千里在发轫。 卓尔固难知,博约端可勉。 一贯未易悟,忠恕力可践。 云胡千载间,架漏安蹇浅。 下者志富贵,妾妇视仪衍。 次者志功名,童子羞管晏。 知子质直资,勿惮廑考问。 五夫小洛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玉融陈心我诸友萧寺读书 注释: - "玉融"可能是指一种美玉或贵重之物,这里用来比喻珍贵、纯洁的朋友之情。"陈心"意为坦白地表达自己的心意。 - "我诸友"指我所有的朋友们。 - "萧寺"可能是一个寺院的名称,萧瑟的寺院环境为读书提供了安静的背景。 偶成汗漫游,邂逅得良际。 注释: -
诗句 1. 城南讲太极,寒泉参近思。 2. 古人学道志,千里焉得辞。 3. 𡼭嵚入闽录,泱漭游湘诗。 4. 共惟紫阳翁,跬步怀亲慈。 5. 亲在望云想,亲去庐墓悲。 6. 往迹尚历历,流风讵应衰。 7. 紫阳有学子,绰绰醇儒姿。 8. 手携图象编,来扣文公祠。 9. 为我再月留,着意窥精微。 10. 理象本一原,体用非殊岐。 11. 精爽谅有迪,涣然契深期。 12. 末流学易偏,此语慎勿疑。
【注释】 逢:碰到。石堂先生:指诗人的朋友王建,字仲初,号石堂。东都:洛阳。道,这里指道教。梦金光身:梦见自己身披金光。太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712-756)。髽:古代妇女将头发盘在头顶的一种发型。发终殊伦:头发终于成为与普通人不同的人。胡:指安禄山,是当时唐朝的一位将领。邅屯:徘徊、停留不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王建相遇于七夕之夜时写的一首赠诗。全诗共四句
【注释】: 混之再开辟,唤觉千载迷。 混元再次开辟天地,唤醒了千百年的沉睡。 龙门空宝匣,明月照玉溪。 龙门的宝匣空空荡荡,明亮的月光洒在玉溪上。 五纬集未久,又报填旅奎。 五纬星还未聚在一起,就传来了填充军旅圭表的消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七夕节遇雨访石堂先生的场景。开头两句“混之再开辟,唤觉千载迷”,表达了诗人对宇宙的无限遐想以及对历史长河中无数文明的赞叹;“龙门空宝匣
【注释】 高高不可问:形容山高,无法攀登。神光终朦胧:指山上的云雾缭绕,看不真切。云锦不成报:指山中风景虽美,却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谩尔欺盲聋:意为自欺欺人,欺骗那些耳聋的人。柱维:石柱,比喻坚固的支撑物。补炼功:修复、加固石堂先生所建的房屋。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高高不可问”,以“高”字起头,写山之高大,使人难以攀援上登。第二句“神光终朦胧”,写山中云雾弥漫,景色模糊不清
“从大”是元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但关于他的详细信息,包括姓名、籍贯等,目前尚不明确。下面将详细探讨元代的诗歌风格和代表作品: 1. 元代诗歌风格 - 诗风多样:元代诗风多元,既有豪放奔放的,如《题日新梅室》中描绘的景象,也不乏婉约细腻的作品,如周孚的《阿连清标真拔俗》。 - 意境深远:元代诗人在创作时,往往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深远的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体验,如潘从大的《枕易》诗。 2.
宋建宁建阳人,字去非。 初名铄,字位辛。 号勿轩,一号退斋。 度宗咸淳十年进士。 授汀州司户参军。 入元不仕。 幼志于濂、洛之学,从朱熹门人辅广游,后归武夷山,筑鳌峰书堂,子弟甚众。 有《三礼考异》、《春秋论考》、《勿轩集》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