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四海文公书,千秋万古文公祠。
文公之祠何所始,考亭云谷与武夷。
建安城中一亩地,桓桓寝广世守之。
时人拟作曲阜宅,表章何代坏者谁。
鲁馀宫室已壮丽,广地何必取此为。
鲋池藏书抱祭器,间关之际亦可悲。
斯人今代不复见,为公故宅三歔欷。
玄孙适此相邂逅,剧谈往事无休期。
别来已是二十载,城府之事了不知。
但闻祠堂旧基址,势家亭馆今巍巍。
东边自是子住处,一枝不许鸟鹊栖。
成都閟宫思丞相,通泉书室记□□。
斯文所系岂止此,经从此地空涟洏。
百年公论会有定,文公之后人见知。
子行定有我同志,为我问讯出此诗。
【注】:文公:朱熹。
【译文】:
九州四海传颂朱公(朱熹)的书,千秋万世传诵朱文公祠(祠堂)。
朱公的祠堂从何而来?建安云谷与武夷山。
桓桓寝广是朱公(朱熹)的居所,他守道不仕,不为时人所容。
当时的人把他比作曲阜鲁国的孔子,曲阜的礼乐制度遭到毁坏,是谁造成的?
鲁国余下的宫室已经很壮丽了,何必去取此为呢?
鲋池藏书抱祭器,在艰难时刻也是可悲的。
这样的人现在不再出现了,我为公故宅三歔欷。
玄孙(朱熹的孙子朱在)适此相邂逅,剧谈往事无休期。
别来已是二十载,城府之事了不知。
但闻祠堂旧基址,势家亭馆今巍巍。
东边自是子住处,一枝不许鸟鹊栖。
成都閟宫思丞相,通泉书室记□□。
斯文所系岂止此,经从此地空涟洏。
百年公论会有定,文公之后人见知。
子行定有我同志,为我问讯出此诗。
【赏析】:
这首诗是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赵孟頫于至顺二年(1331年)所作。《赠朱仁甫》是一首酬答诗,诗人以对朱公(朱熹)的敬仰之情和对其人格、品德的推崇之意,向朱公的孙子朱在表达了自己的问候和祝福。全诗共八句,前六句赞美朱公功德及朱公子孙之为人;后两句劝勉朱公子孙要继承祖德、光大儒学。整首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第一句:“九州四海文公书。” 九州四海指的是我国广大的土地,这里用“文公书”指的就是朱公(朱熹)的著作,这是说朱公的著作流传到我国的广大地区,其影响之大,可谓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孟子·滕文公上》)。第二句:“千秋万古文公祠。” 千秋万世,指时间长久,万古是指永远。这里的意思是说朱公(朱熹)的著作流传千古,朱公祠也历经千秋万代而长存至今。第三句:“文公之祠何所始?” 这一句问的是朱公(朱熹)祠建立的年代和地点。“考亭云谷与武夷”,据史记载,朱熹曾于南宋庆元四年(1198)任福建漳州知府期间,在闽南一带修建了“云谷书院”(也称“武夷精舍”),后来又在闽北武夷山修建了“武夷精舍”和“考亭书院”。所以,朱熹祠堂的所在地可能是在“考亭云谷”以及“武夷精舍”一带。第四句:“考亭云谷与武夷。”“云谷”和“武夷”都是朱熹曾经居住过的地名,“考亭”则是指朱熹曾经做过知府的福建漳州府的府学所在地。这四句诗是对朱公祠的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的概括性介绍。
第五句:“建安城中一亩地,桓桓寝广世守之。” “建安”是我国东汉末年的都城,“桓桓寝广”形容居室宽敞宏大,“世守之”意为世代守护。这四句诗说的是朱熹在福州建阳的故居——建安坊,是朱公(朱熹)生前最后住过的一处住所,也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在这里,他度过了一生的大半时光,并留下了大量的著作。第六句:“时人拟作曲阜宅,表章何代坏者谁。” “曲阜”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化教育城市,“宅”指住宅,“曲阜宅”即曲阜的住宅。“表章”指表彰或歌颂,“何代”指哪个朝代,“坏者”意为毁坏。这四句诗是在说朱熹的故居被人们称为“曲阜宅”,是因为在朱熹的故居中有一座曲阜式的建筑,并且有人对其进行了表彰。第七句:“鲁馀宫室已壮丽,广地何必取此为。” “鲁馀”指的是曲阜附近的鲁国故城遗址,“宫室”指宫殿和房屋。“广地”意为广阔的土地。“何必取此为”意为为什么非要从这里取得土地呢?这里的“取”字有“占有”的意思,“取此为”就是在这里占有这片土地。第八句:“鲋池藏书抱祭器,间关之际亦可悲。” 这句诗是说朱公(朱熹)的故居内有一个池塘叫做鲋池,里面存放着书籍和祭器之类的物品,这个池塘和这些物品的存在,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非常悲壮。因为那个时候,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在一种战乱频繁、社会秩序混乱的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是非常痛苦的,所以朱公(朱熹)的故居里的物品就显得格外的悲惨。第九句:“斯人今代不复见,为公故宅三歔欷。”这四句诗的意思是说如今这个时代已经没有像朱公(朱熹)这样有学问、有德行的人了,我为了朱公(朱熹)的故居感到难过。第十句:“玄孙适此相邂逅,剧谈往事无休期。” “玄孙”指的是后代子孙,“适此”是来到这个地方的意思。“剧谈往事无休期”意为在这里和他们一起谈论过去的事情,话题是无穷无尽的。第十一句:“别来已是二十载,城府之事了不知。” 这是说自从离别以后已经二十年过去了,对于朝廷里的那些事情已经一无所知了。第十二句:“但闻祠堂旧基址,势家亭馆今巍巍。” “但闻”意思是只听说,“旧基址”指的是朱公(朱熹)的祠堂原来的地基和地方。“势家”指有钱有势之家,“亭馆”是亭台楼阁之类的建筑物。“今巍巍”意味着现在的亭台楼阁等建筑十分壮观。第十三句:“东边自是子住处,一枝不许鸟鹊栖。” “东边自是”意为那里正是你住的地方。“子住”是对你的一种称呼。“一枝”是数量词,“不许鸟鹊栖”意为不允许任何鸟儿在上面栖息。这四句诗是在说明朱公(朱熹)在福州建阳故居的位置,并强调那个地方是你住的地方,不允许任何鸟儿在上面栖息。第十四句:“成都閟宫思丞相,通泉书室记□□。” “成都”是四川成都的简称,“閟宫”指成都的皇宫,“通泉书室”是成都城内的一个藏书楼,“记□”应该是一个地名或人名,但是现在已经无法知道具体的内容了。第十五句:“斯文所系岂止此,经从此地空涟泄。” “斯文”指当时的学术文化界,“系”是连接的意思,“岂止此”表示不止于此,“经从此地空涟泄”意为经过这里之后,那里的学术文化就变得空虚、衰落了。第十六句:“百年公论会有定,文公之后人见知。” 这四句诗是在说经过这里之后,关于朱公(朱熹)的学说和思想就会得到公正的评价和承认,朱公(朱熹)之后的人一定会被人们所熟知。第十七句:“子行定有我同志,为我问讯出此诗。” “子行”指你即将外出旅行或者离开这里,“我同志”是我的朋友或同僚。“为我问讯出此诗”意为请你替我向你的朋友或同僚传达我的问候。这四句诗是在表达作者对朱公(朱熹)深深的敬意和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朋友或同僚的关心和问候。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感人,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