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汗漫游,邂逅得良际。
畏途日如汤,且作旬日憩。
居然二三友,读书此萧寺。
古人固有之,岂意见吾世。
人生各有营,壮岁多秽气。
纷纷陌上儿,倥偬名与利。
借曰未有知,蚩蚩事游戏。
妖艳东家桃,醲鲜西邻醉。
北山斗双陆,南园赏新荔。
谁能空山中,作此穷活计。
满架儒先书,学成欲何济。
真如嚼馀甘,泊然味无味。
是中有何好,吃吃不小置。
拱手对我言,此亦各有志。
童蒙本无知,未省学何事。
珍重希贤人,为我重指示。
蔗境初未佳,渐久乃有嗜。
况兹得抠承,讵敢萌厌弃。
我闻重欣然,疑虑亦随继。
言之岂云艰,守此谅非易。
勇锐亦易能,坚苦方可畏。
河汾有礼乐,兴邦定房魏。
燕山有义方,仪俨真世瑞。
斯人未云多,斯道今岂坠。
君看春后花,腊前已根蒂。
勖哉记斯言,晨夕慎无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玉融陈心我诸友萧寺读书

注释:

  • “玉融”可能是指一种美玉或贵重之物,这里用来比喻珍贵、纯洁的朋友之情。”陈心”意为坦白地表达自己的心意。
  • “我诸友”指我所有的朋友们。
  • “萧寺”可能是一个寺院的名称,萧瑟的寺院环境为读书提供了安静的背景。

偶成汗漫游,邂逅得良际。

注释:

  • “偶成”意味着偶然遇到,可能是在一次漫无目的的行走中。
  • “汗漫游”形象地描述了诗人的漫步状态,可能是因为旅途劳顿或心情烦闷。
  • “邂逅得良际”则表明在这样的情况下,意外地遇到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或机遇。

畏途日如汤,且作旬日憩。

注释:

  • “畏途”表示艰难或危险的道路。
  • “日如汤”形容时间过得非常快,好像太阳像热水一样热辣。
  • “且作旬日憩”意指暂且停留,休息几天再继续前行。

居然二三友,读书此萧寺。

注释:

  • “居然”通常用于表示出乎意料的情况。
  • “二三友”指的是三两知己,即少数几个亲密的朋友。
  • “此萧寺”中的“萧”可能指的是寺庙的名字,而“寺”则指代宗教场所。

古人固有之,岂意见吾世。

注释:

  • “古人固有之”表示古人已有的美德和智慧是固定的,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
  • “岂意见吾世”则表示诗人认为这些古代的美德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当代,而是要被现代的人们继续学习和传承。

人生各有营,壮岁多秽气。

注释:

  • “各有营”可能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目标和追求。
  • “壮岁多秽气”中的“秽气”通常指的是不良的习惯或行为,这里用来形容成年后的生活往往充满了负面的一面。

纷纷陌上儿,倥偬名与利。

注释:

  • “纷纷陌上儿”描绘了社会中人们为了名利而奔波忙碌的状态。
  • “倥偬”意味着忙乱而急促,反映了人们在名利面前的焦虑与不安。

借曰未有知,蚩蚩事游戏。

注释:

  • “蚩蚩”在这里可能是指愚蠢或无知的样子。
  • “事游戏”可能指的是沉迷于娱乐或游戏中,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妖艳东家桃,醲鲜西邻醉。

注释:

  • “妖艳”可能形容东家桃花的美丽诱人,而“醲鲜”则可能是指西邻酒的浓郁醇厚。
  • 这里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美好事物(桃花和酒),强调了生活中不同方面的诱惑与选择。

北山斗双陆,南园赏新荔。

注释:

  • “北山”可能指的是北方的山区,而“斗双陆”是一种古老的游戏,需要双方对抗。
  • “南园”则可能指的是南方的园林,而“赏新荔”则指品尝新鲜的荔枝。
  • 这两句诗展示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各种活动的情景。

谁能空山中,作此穷活计。

注释:

  • “作此穷活计”中的“穷活计”表示艰苦的努力或奋斗。
  • “空山中”暗示了一种孤独或清静的环境,但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环境的向往。

满架儒先书,学成欲何济。

注释:

  • “满架”形容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可能象征着学问的渊博。
  • “学成欲何济”则表达了即使学问很丰富,但如果不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那么学问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真如嚼馀甘,泊然味无味。

注释:

  • “真如嚼馀甘”中的“真如”可能指的是真实或真理,而“嚼馀甘”则形象地描述了真理虽然美好,但并不总是能够直接感受到。
  • “泊然味无味”可能是指一种超脱的心态,即不被世俗所累,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是中有何好,吃吃不小置。

注释:

  • “是中”可能是指某种境界或道理。
  • “吃吃”可能表示轻松愉快的态度。
  • “小置”可能是指小心谨慎地考虑或对待某件事情。

拱手对我言,此亦各有志。

注释:

  • “拱手”在这里可能指的是恭敬的态度,表示倾听对方的意见或建议。
  • “对我言”意味着对方正在向诗人说话或提出看法。
  • “此亦各有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每个人有自己目标和志向的理解,强调了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童蒙本无知,未省学何事。

注释:

  • “童蒙”通常指儿童或初学者。
  • “本无知”表示最初没有知识或理解。
  • “未省学何事”可能是指没有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和目的。

珍重希贤人,为我重指示。

注释:

  • “希贤人”可能是指渴望成为贤人的人,或者是那些品德高尚的人。
  • “为我重指示”中的“重指示”可能表示诗人希望有人能够给予他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蔗境初未佳,渐久乃有嗜。

注释:

  • “蔗境”可能指的是甘蔗生长的环境或者某种情境。
  • “初未佳”表示开始时不是很好或不理想。
  • “渐久乃有嗜”中的“嗜”可能是指偏爱或者偏好。
  • 这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可能会对某些事物产生更多的喜爱和兴趣。

况兹得抠承,讵敢萌厌弃。

注释:

  • “抠承”可能指的是受到他人的支持或帮助。
  • “讵敢萌厌弃”中的“讵敢”表示不敢,而“萌厌弃”则意味着不敢轻易放弃或抛弃。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得到支持时不会轻言放弃,而是会珍惜并坚持下去的决心。

我闻重欣然,疑虑亦随继。

注释:

  • “我闻重欣然”中的“重欣然”可能表示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非常高兴和振奋。
  • “疑虑亦随继”中的“疑虑”可能指的是之前的担忧或疑惑,而“亦随继”则意味着这些疑虑也随之而来。
  • 这表明诗人在听到好消息后,不仅感到高兴,同时也会有一些新的疑虑或担忧出现。

言之岂云艰,守此谅非易。

注释:

  • “言之岂云艰”中的“岂云”可能表示并非如此,而“言之”则是指言语或说法。
  • “守此谅非易”中的“守此”可能表示坚持或守护着某种东西,而“谅非易”则意味着这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坚持某种信念或原则的坚定态度,并且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勇锐亦易能,坚苦方可畏。

注释:

  • “勇锐”可能指的是勇敢的精神和锐利的意志。
  • “亦易能”表示这些品质是可以做到的,而不是难以实现的。
  • “坚苦方可畏”中的“畏”可能表示敬畏或尊敬,而“坚苦”则表明只有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获得真正的尊重和敬仰。

河汾有礼乐,兴邦定房魏。

注释:

  • “河汾”可能指的是黄河和汾河一带,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
  • “有礼乐”可能表示这个地方有着丰富的文化和礼仪传统。
  • “兴邦定房魏”中的“定房魏”可能指的是某个地区或国家在某个时期内的政治地位或稳定。

燕山有义方,仪俨真世瑞。

注释:

  • “燕山”可能指的是中国的北部山区,尤其是河北省境内的燕山山脉。
  • “有义方”可能指的是这个地方有着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正义感。
  • “仪俨真世瑞”中的“仪俨”可能指的是这个地方的人们仪表端庄、严肃认真,被认为是真正的吉祥之物。

斯人未云多,斯境今岂坠。

注释:

  • “斯人”可能指的是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
  • “未云多”表示这些人还不算非常多。
  • “斯境今岂坠”中的“斯境”可能指的是那个环境或领域,而“今岂坠”则表明这个地方现在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美好或稳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