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年,字昌龄,号西坡、西涧,别号林屋洞主。他是元代的诗人,以擅长画竹石著称,并且能诗善文 。
苏大年生于1296年,逝于1364年,他的一生经历了元朝初期及中期的多个重要历史事件。在至正年间,他曾经担任翰林编修一职,并因避战乱而居扬州。在此期间,他不仅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而且在文艺方面也有卓越的贡献。他的诗作和画作在当时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苏大年,字昌龄,号西坡、西涧,别号林屋洞主。他是元代的诗人,以擅长画竹石著称,并且能诗善文 。
苏大年生于1296年,逝于1364年,他的一生经历了元朝初期及中期的多个重要历史事件。在至正年间,他曾经担任翰林编修一职,并因避战乱而居扬州。在此期间,他不仅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而且在文艺方面也有卓越的贡献。他的诗作和画作在当时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雷塘二首 其一 吴公台下雷塘路,锦缆牙樯行乐处。 昔年繁华今已非,昔日玉树成空悲。 梦中相逢惜春暮,梦醒花落恨难追。 鉴赏: 《雷塘二首》是元代诗人苏大年的诗作,共分为两首。第一首以“雷塘”为背景,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繁华与衰落,描绘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沧桑,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第二首则以“雷塘”为题,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美好易逝的感叹和思考
【注释】 1. 长桥:指长堤上的桥梁。 2. 清潭:清澈的池塘。 3. 西城:即长安城,古称长安。 4. 长桥烟雨似江南:用“烟雨”形容雨雾迷蒙,给人以江南水乡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情感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感受,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中:绿树丛中,一叶小舟在清澈的池塘边悠然停泊,船上的诗人正享受着酒意正浓的时光
雷塘二首其二 雷塘春雨绿波浓,古冢寒烟蔓草空。 注释:雷塘的春天,细雨如丝,波涛荡漾,显得格外生机勃勃;然而,在这宁静而美丽的景色中,却有一座古老的坟墓,周围长满了蔓延的野草,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斜日欲沉山色近,行人无处问隋宫。 注释:夕阳西下,山色渐渐变得清晰起来,但行人却无处可寻那昔日的隋朝宫殿遗迹。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雷塘春雨后的美丽景色和荒凉的氛围
诗句: 烟外斜阳,云中远岫。翠眉轻补胭脂漏。回波都是断肠声,断肠更听哀猿吼。 译文: 在烟雨之外可以看到夕阳西下,高耸入云的山峰在云层中若隐若现。女子轻轻涂抹着胭脂,仿佛是为了掩饰那微微颤抖的双眉。那波光粼粼的水花荡漾着悲伤的回音,让人不禁想起那断肠的歌声,耳边更是传来凄厉的哀猿之声。 赏析: 本首词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相结合的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烟外斜阳,云中远岫。翠眉轻补胭脂漏。回波都是断肠声,断肠更听哀猿吼。 暮雨凝愁,朝云殢酒。余怀远寄湓江口。世间木石本无情,如何也似离人瘦
苏大年,字昌龄,号西坡、西涧,别号林屋洞主。他是元代的诗人,以擅长画竹石著称,并且能诗善文 。 苏大年生于1296年,逝于1364年,他的一生经历了元朝初期及中期的多个重要历史事件。在至正年间,他曾经担任翰林编修一职,并因避战乱而居扬州。在此期间,他不仅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而且在文艺方面也有卓越的贡献。他的诗作和画作在当时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苏大年,字昌龄,号西坡、西涧,别号林屋洞主。他是元代的诗人,以擅长画竹石著称,并且能诗善文 。 苏大年生于1296年,逝于1364年,他的一生经历了元朝初期及中期的多个重要历史事件。在至正年间,他曾经担任翰林编修一职,并因避战乱而居扬州。在此期间,他不仅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而且在文艺方面也有卓越的贡献。他的诗作和画作在当时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