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
成化五年进士。
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
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
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
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
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
卒年七十二。
有《桂轩集》。
生卒年:?-?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
成化五年进士。
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
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
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
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
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
卒年七十二。
有《桂轩集》。
生卒年:?-?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细草东风满宫绿,春色薰人倦装束。 - 诗句翻译: "细嫩的草儿在春风中摇曳,满院都是春天的绿色,春色使人感到疲惫,懒得再打扮自己。" - 关键词注释: - 细草:形容春天草木生长得细软娇嫩。 - 东风:指春季温暖的南风。 - 满宫绿:整个宫殿都覆盖着绿色的草地。 - 春色:春天的气息或景色。 - 薰人:香气让人感觉疲倦、不适。 - 倦装束:形容人因为春色而感到身心俱疲
怨歌行 忆昔事君及笄年,随君问寝姑来前。 梳钗装饰妾未暇,蘋藻辛勤君亦怜。 贫贱为君豁怀抱,比翼连枝两情好。 梁鸿德耀总不如,自谓百年共偕老。 青蝇止棘君心移,能使坚白生磷缁。 妾心如月君不察,妾颜如玉君终疑。 吁嗟薄清似行路,对面相逢不回顾。 昨日恩爱今寇雠,人生莫如妇人苦。 译文: 回忆起当年侍奉君王时,我年纪轻轻,跟随君王一起睡觉。那时我忙于梳理头发和装饰妆容,而您也对我的辛劳表示了怜悯
玉阶怨 秋晚步玉阶,后宫已无暑。 卷帘看双星,含情独不语。 【注释】: “玉阶”:指宫殿中的石级。 怨:怨恨、悲愁。 “秋晚步玉阶”:秋日傍晚在玉砌的台阶上徘徊。 “后宫已无暑”:指宫女们已经没有了夏日的暑气。 “卷帘”:拉开窗帘。 “含情独不语”:有满腔的柔情而独自沉默不言。 赏析: 这是一首宫怨诗。全诗以“怨”字为线索,从“怨”字生发开去,层层递进,最后揭示出“怨”的根源在于宫廷的腐朽黑暗。
【注释】 放歌行:抒发自己志向的诗。 不与草木同:不被世人所理解、所认同。 胸中慷慨气吐虹:胸中的抱负如虹,豪气冲天。 经纶:治国之才。 糟粕:指无用之物。 黄金殿:指朝廷。 三挂天山弓:指三次被贬谪。 蹉跎岁月:虚度年华。 昨日少年今老翁:形容自己年过半百,仍为官而忙碌。 万事:一切事情。 世故:世间的人情世道。 浮云变苍狗:比喻世事无常,变化莫测。 逆旅:旅店。 走马红尘三十秋
少年行二首 其二 自谓英豪比信陵,手提三尺事横行。 沙场会有封侯日,跋扈将军未可轻。 注解与赏析: - 自谓英豪比信陵:自认为英姿雄健如同战国时期的信陵君(魏无忌),意指自己有如信陵君般的英雄气概。 - 手提三尺事横行:意味着手握权杖,行事果断,无所畏惧,横行霸道。 - 沙场会有封侯日:在战场上有机会获得功名,成为封侯拜将之人。 - 跋扈将军未可轻:虽然行为跋扈,但不可轻视
征夫词 征夫语征妇,为国使鸡林。 玉帛走万里,冰霜持寸心。 离别不足叹,岁月愁侵寻。 莫怨清路尘,莫赋白头吟。 春□分素手,秋风候归音。 不学秋胡子,戏掷桑中金。 注释: 1. 《征夫词》是一首表达对远征士兵的思念和鼓励他们的诗。全诗共八句,每一句都表达了一种情感或景象。 2. “征夫”是指那些为了国家而出征的士兵,“征妇”则是他们的妻子。他们为国家而战,为国家而牺牲。 3. “为国使鸡林”
解析: 1. 诗句释义与注释 a. 芳树曲 - 注释: “芳树”指美丽的树木。“曲”可能暗示其形态或特性,如弯曲或曲折。 b. 芳树秉春茂 - 注释: 这里的“秉”可以理解为“持”或“拥有”,“春茂”则表示春天生长茂盛。 c. 柔柯压槛浓 - 注释: “柔柯”指的是柔软的枝条,“压槛”形容树枝垂挂的样子。整体描述一种繁茂的景象。 d. 叶无浮鸭绿 - 注释: “浮鸭绿”是一种颜色
上之回 上之回,甚盛举。 专内修,御外侮。 敷文德,振威武。 四海同,万物睹。 五星聚,百神祐。 乌孙稽首,单于拜舞。 月氏请降,西域纳土。 麟游郊,凤在圃。 朱草生,紫芝吐。 封疆越唐尧,神功迈夏禹。 持觞寿万年,永为臣民主。 译文: 这首诗是赞美盛世景象的诗歌。它描述了国家繁荣昌盛、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注释】 少年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二首,这里指第二首。第一首为《长安古意》,今人有以“二首”指第一首之误。 明光宫:在长安城内,是汉代宫殿之一。直庐:直庐,指卫士宿值的官舍。 冠千夫:比喻气魄雄伟。 区区:形容见识小、本领小。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青年勇士报主精神的诗。诗人借写勇士的胆气,歌颂了他们的爱国精神。 开头两句:“朝侍明光夜直庐,少年胆气冠千夫。”意思是说,他早晨在明光宫值班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全诗共五句,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象征。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烽火连幽并,匈奴屡入寇。 这句诗描述了边疆战火连绵不断的情景,暗示了国家的边境地区常常受到匈奴的侵犯。"幽并"是当时的一个边郡地名,这里的烽火连天,表明了战争的激烈。 抚剑出飞狐,君命所不受。 这里描绘了一位将军挥剑出鞘的形象,他不受君王的命令行事。"飞狐"是一种传说中能够预知吉凶的动物
元易州定兴人,字仲畴。 张柔第九子。 善马槊,能歌诗。 世祖中统初,授御用局总管。 三年,改行军总管,从征济南李璮。 至元初,授顺天路管民总管,调大名。 六年,以益都淄莱等路行军万户领益都兵,从攻宋襄阳。 十一年,从伯颜攻宋,以战功赐名拔都。 十五年,授蒙古汉军都元帅,南下闽广,擒宋丞相文天祥于五坡岭。 次年,破张世杰于厓山,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勒石纪功而还。 旋卒。 有《淮阳集》。 生卒年
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 工诗善画。 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 元末为张士诚掾属。 张氏亡,谪临濠。 洪武二年放归。 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 官至河南左布政使。 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 有《北郭集》。 生卒年
五代时潍州北海人,字叔言。 少隐嵩山。 后唐庄宗同光中擢进士第。 工文章书画,名闻京洛,时称“韩夫子”。 父韩光嗣坐事诛,熙载奔南唐。 初补校书郎,出为滁、和、常三州从事。 李璟时拜虞部员外郎、史馆修撰,又令兼太常博士,擢知制诰。 书命典雅,有元和之风。 累官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充铸钱使。 李煜时改吏部侍郎,拜兵部尚书。 熙载才气逸发,多艺能,善谈笑,衣冠常制新格,为当时风流之冠。 尤长于碑碣。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 成化五年进士。 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 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 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 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 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 卒年七十二。 有《桂轩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