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辅,女,为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常阳之妻。
《女红余志》作者,相传为元人。
据该书卷首常阳小引,知其父为“兰陵守元度公”之后人。
龙辅能诗,嫁武康常阳。
常阳曾官于京师、太平。
其性情平和淡泊,德行善美,兼善属文。
有《龙辅诗选》四卷,已佚,今存《女红余志》二卷。
清同治《湖州府志》卷八、九有传。
龙辅诗,以《吴兴诗存》本为底本,编为一卷。
生卒年:?-?
龙辅,女,为武康(今浙江德清武康)常阳之妻。
《女红余志》作者,相传为元人。
据该书卷首常阳小引,知其父为“兰陵守元度公”之后人。
龙辅能诗,嫁武康常阳。
常阳曾官于京师、太平。
其性情平和淡泊,德行善美,兼善属文。
有《龙辅诗选》四卷,已佚,今存《女红余志》二卷。
清同治《湖州府志》卷八、九有传。
龙辅诗,以《吴兴诗存》本为底本,编为一卷。
生卒年:?-?
冬至 冬至之夜难短,孤眠恨自长。 枕单寒入梦,窗破月窥床。 注释: 1. 冬至之夜难短: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八,这个时候白昼最短,夜晚最长,因此“冬至夜难短”指的是冬至这天夜晚特别长。 2. 孤眠恨自长:这里的“孤眠”指的是一个人孤独地睡觉,而“恨自长”则表达了因为孤独而感到的时间过得很慢、很漫长的感觉。 3. 枕单寒入梦:枕头上的单子被寒气渗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阮郎归 东风吹送隔溪箫。柳丝红板桥。”是要求分析这首诗的意境及表现手法;“凭碧槛,待春潮。圆沙小浪高。船头漾水弄长篙。心惊猧犬嗥。”是要求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阮郎归”是词牌名。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起首三句,点明时令为初春。“东风吹送”,写出了春天的来临。“隔溪”,指溪之西面。“萧”是吹奏乐器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绿沁琉璃带,红摇玳瑁钗。下阶无语立苍苔。昨夜银塘雨洗、露桃开。 - "绿沁琉璃带":形容女子的发饰像绿色的琉璃一样晶莹剔透。 - "红摇玳瑁钗":指女子头上插着红色的玳瑁发簪。 - "下阶无语立苍苔":描述女子站在台阶上,静静地站着,周围是青苔覆盖的台阶。 2. 回脸遮星靥,偎人泥粉腮。真珠帘卷有谁来。两两旧巢宫燕、掠泥回。 - "回脸遮星靥":形容女子害羞地低下头
注释: 凭栏却讶春归早,辜负养花天。青黏天外,绿啼雨后,红褪风前。 墙围蕉叶,径抽粉箨,窗簸榆钱。懒寻双陆,冷抛蹴鞠,闲挂秋千。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人月圆为题,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图景。 第一句“凭栏却讶春归早”,诗人站在阳台上,看着春光明媚的景象,却感到惊讶,因为春天来得比预期的要早。这里的“凭栏”和“讶”都是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惊喜和期待。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先读懂题目,然后逐句分析,注意关键词语的含义。“雏鹂啄下红樱”,雏鹂在红色的樱花上啄食。“曲栏晴”,“曲”是曲折的意思,“栏”是栏杆。“笑取泥金小扇、扑蜻蜓。”雏鹂笑着从栏杆旁捉来泥金小扇,扑打着蜻蜓玩耍。“牵得住,推不去,是春情。”“牵住”指雏鹃紧紧抓住树枝不放,“推不去”指雏鹃被缠住不能离去。“是春情。”是春天的情思。“多少柔肠嘱咐、护花铃
幽禽避雨噪虚檐。风掀半卷帘。落花如梦草微酣。远山柔绿黏。 棋懒赌,韵慵拈。博山金灺添。小鬟偷粉启香奁。学人眉晕尖。 注释:躲开了雨水的鸟儿在虚掩的屋檐下鸣叫,一阵风吹动着半卷起的窗帘。飘落的花瓣仿佛是一场梦境,草儿也沉浸在其中微微打了一个盹。远处的群山被柔嫩的绿意包裹着。 我懒得去下棋,懒得去吟诗,只是随意地摆弄着手中的棋子。我点燃了博山炉,让那袅袅上升的热气增添几分温馨的气氛。我偷偷地拿起梳子
小鬟衫着轻罗。 这是描写一个小丫鬟穿着轻柔的罗制衣裳,可能是在描述她的美丽。 发如螺。 头发像螺旋一样弯曲,用“发如螺”来形容她的秀发。 睡起钗偏髻倒、唤娘梳。 小丫鬟醒来后发现自己的发髻歪斜,于是呼唤母亲来为她梳理。 心上事,春前景,闷中过。 心事,春天的景象,心中的烦恼,都是生活中的琐事和烦恼。 打叠闲情别绪、教鹦哥。 整理这些琐碎的事情,就像训练鹦鹉一样。 赏析:
【注释】 阶下:台阶下的。莓苔:长着青苔的石头。烂熳:茂盛的样子。萧疏:稀疏,冷落。彩凤:用彩色绣制的凤凰。绣来有恨:绣凰绣出后,有人怨恨它。疏鸿:离群孤雁或失群孤鸿。 【赏析】 这首诗是写景抒怀。诗人通过描写阶下、墙边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全诗四句,每句七字,前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第四句点题,层次分明。 首句“阶下莓苔烂熳”,是写眼前所见之实景
注释: 答外郎书来问近何如,性癖如郎只似初。 忍冷临风因爱雪,抱疴点烛为看书。 译文: 收到你寄来的书信,问候我近况如何?我的性情就像你一样,只是与初次相遇时略有不同。 忍受寒冷,面对风雪,是因为热爱雪花的美丽;抱着病体,点燃蜡烛是为了阅读书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的回信。在信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他的性格特点。 “答外郎书来问近何如,性癖如郎但似初
【注释】 初听莺声又燕声:刚听见了黄莺的啼声,又听到燕子的鸣叫声。 年华不待使人惊:年华(岁月)不会因自己的出现而令人惊叹。 桂花开遍门还掩:桂花盛开时,门也敞开着,但人们却不知道。 风自清时月自明:只有当风吹拂得恰到好处,月亮才显得明亮。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初听莺声又燕声,年华不待使人惊”起句,点出了题意,写自己初闻鸟声时,不觉惊心,因为这时正是春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
李嘉祐是唐代著名诗人,字从一,赵州(今河北省赵县)人。他以其绮丽婉靡的诗风而著名,与刘长卿等诗人有密切的交往和诗歌交流。 李嘉祐生于728年,卒于783年,这一时间段正值唐朝中晚期的政治动荡期。他早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曾任秘书省正字、监察御史等职务,但因政治原因被贬至江西鄱阳县任知县。这段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使他有机会在较为广阔的地域内观察生活
明广信府贵溪人,字公谨,号桂洲。 正德十二年进士。 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 嘉靖初历兵科都给事中,以议郊祀事受帝知。 十年,任礼部尚书。 十五年,入阁,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 十七年冬,继李时为首辅,极受世宗宠眷。 二十年,为礼部尚书严嵩、武定侯郭勋所间,罢。 不久,复召入阁,然恩眷不及从前。 二十一年,为严嵩所挤,以“欺谤君上”罢。 二十四年复原官。 时严嵩为首辅,言至,凡所批答,略不顾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