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端淑是清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官员,字乐斋,号仪一。他的生平与作品在清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约1699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约1779年)。他自幼聪颖,十岁时就能文,十二岁时入县学,后在紫云寺深造。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随后又在雍正十一年(1732年)考取进士进入仕途。他在吏部主事、郎中等职位上任职,并担任过顺天乡试的同考官。

彭端淑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其文学作品上。他的作品包括《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以及《粤西纪草》等。其中,《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其著名的散文作品,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同时,彭端淑还参与了对四川诗歌的整理工作,如《曹植以下八家诗选》,体现了他对文学事业的投入和贡献。

彭端淑不仅在清朝官位显赫,还是一位有才华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和事迹,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