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端淑
这首诗的标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苏轼在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所作的。它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才能,并提出了“聪敏之用,岂有常哉”的观点。 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一、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注释: - 天下事:指世间的一切事情。 - 有难易乎:是否有什么困难或容易呢? -
霸陵道中 日久行无色,马隤气不骄。 秋风清渭水,衰草霸陵桥。 客路惊寒近,乡山入梦遥。 不堪回首计,发白已萧萧。 【注释】 1. 霸陵:即霸陵县,古地名。 2. 行无色:行走久了,面色也失去了血色。 3. 马隤气不骄:马匹疲惫而气息不骄横。 4. 秋风清渭水:秋风使渭水的水面显得更加清澈。 5. 衰草霸陵桥:衰败的草丛覆盖了霸陵桥。 6. 客路惊寒近:客人的路途在寒冷中让人感到惊讶。 7.
【注释】 游中岩:游山中的洞穴。 上岩欲倚天,下岩欲拔地:岩石上像要倚靠天空一样,下面像要拔地而起一样。 中岩尤突兀,横插两崖际:中间的岩石最为突兀,横着插入两座山崖之间。 溪泉直复纡,流韵幽以邃:溪水从直的又弯曲,流动的声音幽静深邃。 苍藤仗老树,近绿将日蔽:翠绿的藤蔓依靠着老树,近处的树叶遮蔽了太阳。 咳唾有猿惊,拍手观鱼戏:我张口吐气有猿猴受惊,拍手观赏鱼儿嬉戏。 钟磬度杳冥,断续出烟寺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日久行无色,马隤气不骄。 秋风清渭水,衰草霸陵桥。 客路惊寒近,乡山入梦遥。 不堪回首计,发白已萧萧。
彭端淑是清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官员,字乐斋,号仪一。他的生平与作品在清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约1699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约1779年)。他自幼聪颖,十岁时就能文,十二岁时入县学,后在紫云寺深造。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随后又在雍正十一年(1732年)考取进士进入仕途。他在吏部主事、郎中等职位上任职
彭端淑是清朝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官员,字乐斋,号仪一。他的生平与作品在清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约1699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约1779年)。他自幼聪颖,十岁时就能文,十二岁时入县学,后在紫云寺深造。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随后又在雍正十一年(1732年)考取进士进入仕途。他在吏部主事、郎中等职位上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