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时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字鹏南,号玉照老人。
宋政、宣间(公元1111年~公元1125年)登进士第。
入金历仕州县。
年六十馀始入翰林,为修撰,后出守武遂,终于忻州刺史。
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
著善诗,与吴激常相酬答。
《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二》。
词存一首。
生卒年:?1140-?
宋金时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字鹏南,号玉照老人。
宋政、宣间(公元1111年~公元1125年)登进士第。
入金历仕州县。
年六十馀始入翰林,为修撰,后出守武遂,终于忻州刺史。
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
著善诗,与吴激常相酬答。
《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二》。
词存一首。
生卒年:?1140-?
《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是一首词作,由宋代诗人刘著所写,全词以流转自然的音节和迂回曲折的笔势表达一种复杂的情感。 这首词中,“雪照山城玉指寒”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中的山城景象,通过寒冷的氛围营造出一个凄清、孤寂的画面。 词中“江南几度梅花发”,则通过季节变换来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物的变迁。“人在天涯鬓已斑”表达了主人公身在他乡、岁月流逝、容颜苍老的现实感慨。 “星点点
诗句释义 1 次韵彦高即事:这是一首诗,作者通过自己的视角描述了他所见所闻,并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2. 福威看九落:这里“福威”可能指的是某种福气或权威的象征,而“九落”则表示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整句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3. 笔削在麟经:这句话中的“笔削”意味着修改或修订,而“麟经”可能是指一种重要的典籍或经典。整句诗可能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献的珍视或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4.
诗词名句“六朝兴废渡河年,旧国归来更黯然。”的翻译是“回顾六朝的兴衰荣落,跨越黄河岁月已过,重返故国却更加感慨万端。”。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下面将结合注释进行详细的赏析: 1. 诗句原文与注释: - 诗句原文:“六朝兴废渡河年,旧国归来更黯然。” - 注释:这里的“六朝”指的是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它们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长时间的兴衰更迭
这首诗是苏轼的《次韵彦高占雪》。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1. "天秋鼓南风,云海飘暮雪。" 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南风吹动云海,暮雪飘飘。 2. "三春犹冱寒,九夏那苦热。" 这句诗表达了春天寒冷,夏天炎热的情况。 3. "土圭测中气,尝闻先儒说。" 这句诗引用了古代的一种仪器(土圭)来测量节气,这是古代的一种方法。 4. "穷发多异宜,泥古诚亦拙。"
【注释】 黄苞:指橘子。洞庭霜:指橘子成熟时的白色结晶。翠袖:指采摘后的橘子。封题:密封好,以备赠送。诗思满江乡:形容思念之情充满江水之间。 【赏析】 这是一组咏物小诗,作者在描写了黄苞橘子的色泽和气味之后,抒发了自己对这等佳品的喜爱之情。全诗四句,前二句是写黄苞橘子的特点,后二句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佳品的喜爱之情,也暗含了诗人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蕙帐金炉冷篆烟,故山春草几芊芊。 只今唯有潇湘月,万里相随照不眠。 诗句释义与分析: 1. “蕙帐金炉冷篆烟”: - 蕙帐:指以蕙草为材料编织的卧房帷帐,象征清雅和幽静。 - 金炉:金制的香炉,常用来焚烧香料,增添室内香气。 - 篆烟:指香炉中的香料燃烧后产生的袅袅烟雾。 - 通过这些意象,诗人传达了一种宁静而高雅的生活氛围,反映出主人公在寂静的环境中独处时的心境。 2.
诗句释义: 1. "月满江楼午夜钟" - 描述一个夜晚,月光照耀在江边的高楼之上,而楼上的钟声在午夜时分响起。 2. "多情多病一衰翁" - 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身体衰老的感伤,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生命的珍惜。 3. "行云不道无行雨" - 这句话意味着虽然像行云那样无形的物事没有行动,但就像雨水一样有实际的作用。这里比喻了诗人尽管身体虚弱,依然关心和参与社会事务。 4. "只恐相逢是梦中" -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十年羁旅鬓成丝,千里淮山信息稀。 此句描绘了诗人长时间的离别和旅途的艰辛,使得其双鬓斑白。千里之外的淮山,却传来了稀少的消息,暗示着与亲人、朋友的分离之苦。 - 送尽长亭短亭客,且看庄舄几时归。 此句表达了对离别之人的牵挂之情。长亭和短亭都是古代送别之地,诗人已经送出了所有的送别之人,但依然无法预测亲人何时能够归来,充满了无奈和期待。 注释介绍: -
诗句如下: 一枝绿萼傲群芳, 潇洒犹疑楚水旁。 香骨瘦来冰蕊细, 梦魂清时月波凉。 赓酬便合成千首, 醒醉宁须计百觞。 横玉叫云吹不尽, 只教今古洗离肠。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1. 诗人介绍:刘著,字鹏南,号玉照老人,金末元初人,宋金遗民,曾入仕为修撰。他的诗歌创作以婉约、清新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词原文解析: - “一枝绿萼傲群芳”:描述了梅花的独特之美
注释: 过白沟:经过白沟河。顺安:指平安顺利。万折狂澜肯倒流:万重险阻,狂澜巨浪,终肯退却。归心梦寐在东周:心中归家的梦想一直在周公的东土里。平生快意君知否:平生的快乐和惬意,你知不知道?今日驱车过白沟:今天我驾车驶过白沟河。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驾驶着战车,经过险峻的白沟河,终于抵达家乡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首句“过白沟趁顺安”
释敬安是清代的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同时也是一位禅宗高僧,他的作品和生涯在中华佛教史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释敬安的介绍: 1. 生平简介:释敬安,字逸仙,号南庵,福建福州人,出生于1690年,逝世于1759年。他自幼出家,一生致力于禅宗修行与教学,是清代著名的禅师和诗人。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担任过宫廷禅师,曾担任浙江天童寺方丈,并因诗名颇丰,成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华佛教总会会长
吴龙翰是宋代诗人。 吴龙翰(1229—?),字式贤,号古梅,歙县人。生于南宋度宗成淳中前后,约卒于宋末。吴龙翰师从著名诗人方岳,并以其才华和勤奋得到了咸淳皇帝的赏识。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曾担任过编校国史院实录的工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宋宗室,字用父,号虚斋。 寓居长乐。 宁宗嘉定十年进士。 历知邵武军、漳州,皆有治绩。 理宗嘉熙初为枢密都承旨,次年拜同知枢密院事,淳祐初罢。 寻加资政殿学士,进吏部尚书兼侍读,诏与刘克庄同纂修国史。 有《易通》、《虚斋乐府》。 生卒年
宋金时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字鹏南,号玉照老人。 宋政、宣间(公元1111年~公元1125年)登进士第。 入金历仕州县。 年六十馀始入翰林,为修撰,后出守武遂,终于忻州刺史。 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 著善诗,与吴激常相酬答。 《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二》。 词存一首。 生卒年:?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