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贞,原名吴世忠,明代诗人
明江西金溪人,字懋贞。
弘治三年进士。
授兵科给事中。
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制止外戚张鹤龄家与民争地,皆不听。
奉命勘大同边备,还言军官无状、士卒困苦及巡抚刘等罪,亦不能尽用。
迁吏科左给事中,擢湖广参议,坐事降山东佥事。
正德间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引疾归。
生卒年:?-?
懋贞,原名吴世忠,明代诗人
明江西金溪人,字懋贞。
弘治三年进士。
授兵科给事中。
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制止外戚张鹤龄家与民争地,皆不听。
奉命勘大同边备,还言军官无状、士卒困苦及巡抚刘等罪,亦不能尽用。
迁吏科左给事中,擢湖广参议,坐事降山东佥事。
正德间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引疾归。
生卒年:?-?
【注释】 翠华:指皇后的车驾。驻离宫:在宫中停留休息。锦缆龙舟万乘东:乘坐装饰华丽的船驶向东方。银瓮:盛满美酒的铜瓮。香浮仙醴绿:指酒味芳香,泛出绿色的香味。金堤:金装的堤岸。簇御筵红:簇拥在御筵周围。逶迤:形容曲折绵延的样子。箫鼓:古代吹打乐器。漾:水波荡漾。滉(huang)漾:光彩闪烁的样子。旌旗:指飘扬在空中的大旗。东风:春风。可怜:可爱。如花宫女:像花一样美丽的宫女。泣东风:流泪哭泣。
诗句解析与赏析 1. 女娲之墓波面悬,无人力补东南天。 - 注释: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世神,她的墓地被称为“瑶池”。这里指的是天上的云彩如同悬挂在女娲墓上空一样。 - 译文: 天上云朵像悬挂在空中的女娲之墓一般。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天空中云朵的飘渺和神秘感,也暗含了诗人对于自然现象无法控制的一种无奈感。 2. 雷公玉女不知天已漏,复鸣天鼓大笑于帝前。 - 注释:
从军行二首 边塞壮士英勇无畏,豪情满怀 1. 围合孤城势已危,少年胆气更输谁? - 诗句释义:敌军包围了孤城,形势已经危急。在这样的困境下,年轻人的胆气似乎不如其他人强。 - 关键词注释:围合、孤城、势已危、少年胆气、输谁 2. 一挥晕散天边月,知是渔阳豪侠儿。 - 诗句释义:豪壮地挥动剑锋,天空中月亮瞬间消失,这豪侠之气令人钦佩。 - 关键词注释:挥、晕散、天边月、渔阳豪侠儿 3.
【注释】 1.歌风台:指汉高祖刘邦曾登临歌风台上吟咏《大风》而作的诗,后人称此为“歌风台”,在今陕西省岐山县。 2.沛:古县名,即今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父老:老人。 3.千岁:千年,极言时间之久。 4.魂绕故乡飞:诗人以“魂绕故乡”比喻自己的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刘邦当年歌风台之行的追忆,表达了他对于先王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家乡的深情眷恋。 首联“歌风台,君王昼游日,壮士俱锦衣
诗句注释: - 新制貂裘称体轻 “新制”指的是刚制作好的貂皮大衣,“称体轻”表示穿着这件貂裘感到格外轻盈舒适。这反映了诗人对方二敬之北游的关切,希望他穿着新制的衣物能更好地适应寒冷的北境环境。 译文: - 试装宝剑已雄鸣 这里用“雄鸣”形容宝剑在手中发出的清脆声响,象征着方二敬之拥有不凡的气质和勇气。 译文: - 黄河至后无舟渡,独跨骅骝冰上行 “黄河至后”意味着黄河到了尽头没有船可以渡河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王建。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遗庙荒凉古木稠,孤忠千载思悠悠。 过张鲁公祠时,看到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遗庙,即已经废弃不用的庙宇。荒凉,意味着这里曾经有过繁荣,但现在已经无人居住,变得荒芜不堪。这里的古木稠密,意味着这片废墟中生长着众多的树木,它们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孤忠千载思悠悠,表达了作者对于逝去的英雄们的怀念之情
【注释】: 1、呼白:指呼延灼。新:新近,不久前。夸:夸耀。好手身:好身手。身:身体,这里作动词用。2、望尘:望见敌人军旗扬起时尘土飞扬。星散:星散,这里比喻敌军溃逃之状。渔阳:古郡名,今北京市附近。3、也知:知道。赌胜:赌气争强,意即比试本领。七尺:指人身高度,古代以一尺为十寸,合三十三点二二厘米。金盘:喻指贵重的器皿,如宝鼎之类。一掷人:意谓赌气赌力之人,能将宝鼎之类的重器掷于地上而毫发无损
追昔 玉辇曾闻天上过,千官扈从驻滦河。 万方喜见车书混,四海宁知战伐多。 杳杳归心随白雁,萧萧残照落苍波。 春风麦秀愁难尽,回首悲歌可奈何。 译文 回想起过去,皇帝曾经乘坐着豪华的车辆在天空中飞驰,成千上万的官员跟随在他的后面,停在了滦河岸边。 在万方各地都欣喜地看到车旗、文书已经混一了,而四海之内却不知道战争和讨伐的事情太多了。 远远望去,归家的心愿像白色的大雁一样随着它们飞翔
任璩是明代的诗人,字伯玉,是东莞人。他于明朝宗景泰四年(一四五三)中举人,并曾官至苍梧训导。任璩的生平事迹在《广东通志》有详细记载。 任璩的诗歌创作涉及多种题材和风格,其中既有反映个人情感的诗篇,也有描绘自然风光的佳作,展现了他多方面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造诣。他的一些著名作品包括《挽戴南湾》(表达了对亲友离世的哀思)、《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抒发了离别之痛)
明湖广郴州人,字子元,以所居有燕泉,称燕泉先生。 李东阳弟子,学问广博。 弘治六年进士,授兵部主事,累迁员外郎、郎中。 正德初,出为河南参政。 历太仆卿,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 嘉靖初为吏部侍郎。 大礼议起,大臣相继去位,孟春上疏力争,复号召群臣伏阙号泣。 夺俸调南京工部,引疾归,屏居著述。 有《何文简疏议》、《馀冬序录》、《何燕泉诗》、《家语注》。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