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元,原名何孟春,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74,卒于公元1536
明湖广郴州人,字子元,以所居有燕泉,称燕泉先生。
李东阳弟子,学问广博。
弘治六年进士,授兵部主事,累迁员外郎、郎中。
正德初,出为河南参政。
历太仆卿,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
嘉靖初为吏部侍郎。
大礼议起,大臣相继去位,孟春上疏力争,复号召群臣伏阙号泣。
夺俸调南京工部,引疾归,屏居著述。
有《何文简疏议》、《馀冬序录》、《何燕泉诗》、《家语注》。
生卒年:1474-1536
子元,原名何孟春,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74,卒于公元1536
明湖广郴州人,字子元,以所居有燕泉,称燕泉先生。
李东阳弟子,学问广博。
弘治六年进士,授兵部主事,累迁员外郎、郎中。
正德初,出为河南参政。
历太仆卿,寻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
嘉靖初为吏部侍郎。
大礼议起,大臣相继去位,孟春上疏力争,复号召群臣伏阙号泣。
夺俸调南京工部,引疾归,屏居著述。
有《何文简疏议》、《馀冬序录》、《何燕泉诗》、《家语注》。
生卒年:1474-1536
诗句释义 - 惟良晤之不乖: 只有美好的会晤不会违背。 - 庶芳辰之始称: 希望在美好时光的初期就显现出美名。 - 苟有吊于古人: 假如有对古代人的悼念之情。 - 奚容忘于名胜: 怎么能忘记这些著名的胜地呢? - 动客情乎殊域: 激发了游子对远方的思乡之情。 - 归游志乎故乡: 带着归乡的愿望,去游览自己熟悉的家乡。 - 寻春晖之烂漫: 寻找春天明媚的阳光和色彩斑斓的风景。 - 曳以烟霞之屦
黄鹤楼赋 山川大会,古今英称。 黄鹤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蛇山峰岭之上。据《图经》和《舆地志》,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历代屡有修葺,现存建筑多为1931至1949年间的“古黄鹤楼”。 洵伟观之莫最,惟元气之所凝。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堪称伟大壮观的建筑。它之所以能成为天下第一楼,是由于它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 感云中之法驾,来华表之仙禽。 黄帝曾乘坐龙飞于天
【注释】 饰则华而弗侈:装饰华丽而不奢侈。 势已峻而通灵:地势高峻而又通畅灵性。 低梁城其若釜:把梁城(指楚地)比作大锅。 慨吴址之既坰:感叹吴地的疆土广阔。 群宫却伏,万宇仰承:众多宫殿都退避在下面,众民都仰望着它。 心悸俯瞰,足酸上登:心中忐忑不安地往下看,脚下酸痛地往上升。 目生花而欲眩,胁附翼而解升:眼睛仿佛看到鲜花,想晕过去;肋骨好像被翅膀托着要升起来。 神实游于沆瀣,身曷苦于炎蒸
【注释】 卜筑何公山:在今安徽省黄山市境内。卜筑:选择一处地方营建新居。 何公山好世争传:何公山景色优美,世人争相传诵。何公山:即黄山的别名。 着我茅斋得几椽:我的茅草房子只有几间。着我:我占有。茅斋:简陋的住房。 业主敢从今日定:现在的主人谁敢确定今天是否决定建造房屋? 山名如结再生缘:这山的名字就好像是重新建立的缘分一样。 天教避俗非真隐:上天让避开世俗并不是真正的隐士。 人解离群是散仙
【诗句释义】 1. 半村鸡犬驿楼偏:在村落里,驿站的楼阁显得特别突出。 2. 芳树轻阴憩午船:美丽的树木和轻阴的阳光为午时的船只提供了休息的地方。 3. 林屋燕穿花下雨:燕子在树林中穿梭,仿佛是在雨中飞翔。 4. 篷窗人坐水中天:坐在船篷上的窗户前的人,仿佛坐在了水面之上。 5. 痴儿书簿还多事:那些喜欢读书、写诗的人往往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6. 老子江湖本夙缘:我和老李都来自江湖
【注释】 1.菊涯翁:指陶渊明。他曾任彭泽县令,后弃官归隐,常以菊花自喻。 2.九日:即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九日与史郎中钦宴山亭序》云:“余与二三子,得奉祠东园之禄,虽退闲于山林之下,而犹叨尘秽于圣朝。” 3.远市:远离城市的市场。 4.名园:有名的园林。 5.渐老有人怜客瘦:指陶渊明晚年被贬时,有友人相慰。 6.乍寒无客替蜂愁:指陶渊明初迁南郑时,有友人送行。 7.多情不用防吹帽
何孟春所作的《东山草堂四首为刘大司马作》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其内容如下: 1. 诗词原文: 舜日丽宸极,大明朝万方。 天下闻风声,我公真栋梁。 起居候夷狄,姓氏传儿童。 古人不可作,谁是间世雄。 我公后其人,德业正尔同。 来为下览凤,去若冥飞鸿。 完名归造物,一节见始终。 区区汉两疏,图画未足工。 东山在何许,亦在东门东。 2. 译文注释: - 舜日丽宸极,大明朝万方
诗句释义: 1. 昔闻谢安石,栖迹会稽山。 - 注释:过去听说过东晋的谢安石,隐居在绍兴的会稽山。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杰出人物如谢安石的仰慕之情。谢安石是东晋名臣,以高洁的品格和卓越的才华闻名遐迩。 2. 一为苍生起,功收谈笑间。 - 注释:他一旦出现,就为百姓带来希望,功绩在他谈笑之间就能实现。 - 赏析:这里的“苍生”指的是普通百姓,诗人称赞谢安石的出现如同及时雨一般
【解析】 本诗的翻译:秋雨绵绵,秋风萧瑟;秋天的官署,权臣横行。四牡何之,奉命天罚;黄纸下青冥,钦哉惟帝曰。罪毋脱秦黥,法勿加楚刖。三覆五覆间,务使事情核。宸衷一寸丹,载拜书之笏。 年来民俗漓,肯长其告讦。 年来吏事冗,肯听其唐突。 持此直如弦,何人行请谒。 持此平如衡,何人得乾没。 莫将五德凤,拟以独击鹘。 笔端有造化,还解肉冤骨。 山川几经历,岁月去飘忽。 簿书盈几席,肯作尘劳咄。
东山草堂四首为刘大司马作 舜日丽宸极,大明朝万方。 天下闻风声,我公真栋梁。 公有补阙线,孤忠托衮裳。 公有决胜筹,长才制畿疆。 君子恃无恐,临流公为航。 一朝辞禄去,士类何伥伥。 青林旧盟在,白社始愿偿。 其如本朝心,一饭不易忘。 宇宙此东山,乾坤一草堂。 请看出处间,斯文道弥光。 注释: 1. 舜日丽宸极:舜日,即舜帝,古代神话中尧帝禅位给舜帝后,舜帝治理国家,以仁德著称; 2.
明江西金溪人,字懋贞。 弘治三年进士。 授兵科给事中。 请恤建文朝殉难诸臣,制止外戚张鹤龄家与民争地,皆不听。 奉命勘大同边备,还言军官无状、士卒困苦及巡抚刘等罪,亦不能尽用。 迁吏科左给事中,擢湖广参议,坐事降山东佥事。 正德间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引疾归。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