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曾陪九日游,数枝还为一尊留。
买从远市聊供节,栽向名园合擅秋。
渐老有人怜客瘦,乍寒无客替蜂愁。
多情不用防吹帽,短发犹禁插满头。

【注释】

1.菊涯翁:指陶渊明。他曾任彭泽县令,后弃官归隐,常以菊花自喻。

2.九日:即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九日与史郎中钦宴山亭序》云:“余与二三子,得奉祠东园之禄,虽退闲于山林之下,而犹叨尘秽于圣朝。”

3.远市:远离城市的市场。

4.名园:有名的园林。

5.渐老有人怜客瘦:指陶渊明晚年被贬时,有友人相慰。

6.乍寒无客替蜂愁:指陶渊明初迁南郑时,有友人送行。

7.多情不用防吹帽:陶渊明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但不能如平居。……吾今故聊复行歌,愿自以为快也。”可见他是“多情”的。但这里却说他“多情不用防吹帽”,可能是诗人误解了陶渊明的话。

8.短发犹禁插满头:陶渊明曾说:“白发因系俗,至交念独完。”这里说他的头发已稀疏,但仍要插上帽子,恐怕是诗人误会了陶渊明的话。

【赏析】

《送菊涯翁》是一首七绝诗。作者通过写菊、赠菊和题画菊,表达了自己对陶渊明的崇敬之情。首句写重阳节菊的盛开,第二句写自己买菊供菊,第三句写栽菊于名园,第四句说菊已渐老;第五句写朋友送菊,第六句说菊已凋残;第七句说不必担忧秋风,第八句说即使头发稀疏,也要插上帽子。全诗以菊为线索,层层展开,层层转折,最后以一个“送”字收尾,使诗意更加完整,感情更加深厚。

全诗以菊为线索,层层展开,层层转折。第一句写重阳菊节盛开,菊花开得旺盛,人们纷纷赏菊。第二句写自己买了菊花来供菊,菊花开得茂盛,自己买了许多菊花来供菊。第三句写自己在名园中栽种菊花,菊花已经开得茂盛了。第四句说自己年纪大了,有人可怜我的瘦弱,所以送来菊花给我吃。第五句说天气寒冷的时候没有客人来陪伴我,只有蜜蜂来陪陪我。第六句说我老了,有人可怜我瘦弱的身体,所以送来菊花给我吃。最后一句说不要担心秋风,即使头发已经稀疏了,也仍然可以插上帽子。

这首诗是送菊翁的,所以前四句都是写菊。从“山径曾陪九日游,数枝还为一尊留”开始,就描写了菊花的美丽。这几句的意思是:山路曾经陪着重阳节游玩,有几枝菊花留下来供人饮酒观赏。“买从远市”“栽向名园”,进一步写出了自己买花、种花的过程。这些花是买来的,是从远处买来的;这些花是种在名园里的,是从有名的园林里栽种的。这里的菊花不是普通的菊花,而是美丽的菊花,所以才能引起人们的赞美之情。

中间四句都是写自己的感受。从“渐老有人怜客瘦”开始,就写出了自己的感受。这几句的意思是:年岁渐长,有人可怜我的消瘦,所以送来菊花给我吃。“乍寒无客替蜂愁”,这句意思是:天气寒冷的时候没有人来陪伴我,只有蜜蜂来陪我。这里写的是秋天的景象。秋天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天气渐渐变冷了,但是没有人来陪伴自己,只有蜜蜂来陪伴自己,所以感到孤独和寂寞。

从“多情不用防吹帽”到“短发犹禁插满头”,“多情”二字用得很巧妙。这两句的意思是:多情的人不必担心会被风吹掉帽子,即使是短发也禁得起风吹雨打。这两句是对自己说的,也是对菊翁说的。这两句写得含蓄深沉,很有韵味。

最后两句写菊翁送菊给自己,自己也要送菊给菊翁。这一句是全诗的结穴之笔。这两句的意思是:不要担心秋风,即使头发已经稀疏了,也仍然可以插上帽子。这里写的是自己要送菊翁回家去的情景。这两句写得含蓄深沉,富有哲理。

这首诗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语言优美,含蓄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