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华巡幸驻离宫,锦缆龙舟万乘东。
银瓮香浮仙醴绿,金堤花簇御筵红。
逶迤箫鼓来天上,滉漾旌旗在月中。
回首可怜春殿隔,如花宫女泣东风。
【注释】
翠华:指皇后的车驾。驻离宫:在宫中停留休息。锦缆龙舟万乘东:乘坐装饰华丽的船驶向东方。银瓮:盛满美酒的铜瓮。香浮仙醴绿:指酒味芳香,泛出绿色的香味。金堤:金装的堤岸。簇御筵红:簇拥在御筵周围。逶迤:形容曲折绵延的样子。箫鼓:古代吹打乐器。漾:水波荡漾。滉(huang)漾:光彩闪烁的样子。旌旗:指飘扬在空中的大旗。东风:春风。可怜:可爱。如花宫女:像花一样美丽的宫女。泣东风:流泪哭泣。
【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一首七言长篇歌行。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抒写真挚动人的哀思。全诗融诗情、画卷、乐章于一体,为历代传诵的名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月光如水、潮水与海平相连的浩瀚画卷。春江潮水,无边无际,仿佛一直涌到天边;海上明月,与潮水同升同降,共同创造着生命的奇迹。这里的“春江”是指银河里的一条江流,它发源于天上的一个星座,名叫“牛郎”,与银河中的织女星遥遥相对。“连海平”,即海天相接,更显浩瀚。“共潮生”则生动地表现了大海与天空的交融。这两句诗将自然景色和宇宙万物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既广阔又深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浩渺而神奇的力量。
“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句诗中,“明月”是主题,“共潮生”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月”和“潮”都是描写的对象,但又不是单纯的客观景物描写,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哲理思考。月亮和潮水的互动关系,象征着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和谐共生。月亮从海面升起,照亮大地,又随着潮水的上涨逐渐隐去,最后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这种景象既美丽又神奇,让人不禁想起古人对月亮的种种传说。而“共潮生”则进一步强调了月亮与潮水之间的密切联系。在古人的观念中,月亮是大海的女儿,她与海洋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当月亮升起时,她会轻轻抚摸着海面;当潮水涌起时,她会陪伴在身边。这种亲密的关系让月亮和潮水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这也暗示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也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不知乘月几人归?”这是一首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关于离别和重逢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春夜的花林之中,主人公乘着一艘装饰华丽的船驶向东方。他乘坐的是一只装饰华丽的船,船上有众多随从,因此被形象地描述为“万乘”。这些随从穿着华丽的衣服,手持武器,威风凛凛。他们乘坐着装饰华丽的船,向着东方驶去。船头挂着红色的帷幔,上面绘有各种图案。船上的人们欢声笑语,一派热闹的景象。
“银瓮香浮仙醴绿,金堤花簇御筵红。”这两段描写了宴会上的盛况。宴会设在一个装饰豪华的地方,那里有一座用金砖铺成的堤坝,周围种满了盛开的花朵。宾客们在宴会上举杯畅饮,香气四溢。他们品尝着美味佳肴,欣赏着美景。然而,正当他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时,突然传来一声叹息,打破了这份宁静。原来,一位美丽的女子因为思念家乡而泪流满面,她的声音如同春风般柔和。这一幕令在场的人感到心痛不已,同时也引发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场宴会虽然奢华至极,却也无法抵挡住离别的痛苦。
“逶迤箫鼓来天上,滉漾旌旗在月中。”这两句诗描述了宴会上的盛大场面。箫声悠扬,鼓声震天,伴随着笙歌曼舞,宴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宴会上还有一面大旗在空中飘扬,它象征着皇家的权威和荣耀。这面旗帜在月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仿佛要穿透云层直达天际。然而,在这盛大的场面背后,隐藏着一种深深的悲伤。那位美丽的女子仍然在默默地流泪,她的泪水化作了春天的雨滴,洒落在花瓣之上。这场景令人心酸欲绝,也让人更加怀念家乡。
“回首可怜春殿隔,如花宫女泣东风。”这是整首诗的最后一句。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比喻来形容那个女子的美貌。她就像春天里盛开的花朵一样娇艳动人,却又无法抵挡住岁月的无情流逝。她只能独自面对这无尽的寂寞和悲伤。这种对比更突出了诗人对那位女子的同情和关爱之情。然而,尽管诗人尽力想要安慰她,却无法改变她的命运。最终,这位美丽的女子只能在春风中默默地流泪,她的泪水化作了花瓣上的露珠。这一幕令人心碎,也让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和脆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一个关于离别和重逢的故事。它以宏大的视野和深刻的内涵,揭示了人性中的美好与丑恶、欢乐与悲伤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时光,不要让短暂的相聚成为永恒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