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浙江山阴人,字子宿,号清湖。
正德十二年进士。
选庶吉士。
与同馆舒芬等七人疏谏武宗南巡,廷杖濒死。
出为泗州知州,募江南女工,教以蚕缫织作,由是民足衣食。
嘉靖初,召为户科给事中,屡上疏,皆天下大事,切中时弊。
官至江西提学佥事。
有《清湖文集》。
生卒年:?-?
明浙江山阴人,字子宿,号清湖。
正德十二年进士。
选庶吉士。
与同馆舒芬等七人疏谏武宗南巡,廷杖濒死。
出为泗州知州,募江南女工,教以蚕缫织作,由是民足衣食。
嘉靖初,召为户科给事中,屡上疏,皆天下大事,切中时弊。
官至江西提学佥事。
有《清湖文集》。
生卒年:?-?
【注释】:青县,即今河北青县。别二叔父:指作者离别他的两位叔叔。浮萍骨肉:比喻亲人像浮萍一样分散。小县孤舟:作者在一个小县里当官,只有一只船。共渚花:与小河里的荷花为伴。久别故园:长时间离开家乡。浑似梦:好像做了一场大梦。偶逢官舍:偶尔遇到官府的房舍。恍疑家:仿佛回到了家的感觉。婴儿几月牙差长:指儿子的头发有几根长了,像月牙一样。弟妹三年发并髽(zhuā):弟弟妹妹都把头发盘起来,已经三年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登浮峰寺》逐句释义”,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最后赏析诗句的妙处。 “摄衣入空山”意思是:我穿上衣服进入这空空的大山里。 “白云留我住”意思是:在这座青山上留宿,是因为白云挽留了我。 “我欲卧白云”意思是:我打算躺下来躺在白云之上。作者想要在山上过夜,是受到白云的挽留。 “白云又飞去”意思是
【注释】 云门山:古山名,在今浙江省上虞市西南。越上人:指隐居的越中人士。梦青嶂:指登上云门山后看到的青山。脱红尘:脱离人间尘世。子敬亭:在浙江绍兴城南,晋王羲之曾登此亭赏景。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隐居云门山时,表达了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寄情山水,远离世俗,超然物外的情感。首联“不到云门路,曾为越上人”,点明了作者的身份和所处环境。作者以“越上人”自称,既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注释】 1. 鸣鸠拂其羽:鸣,鸟叫;拂,摩抚。鸣鸠就是斑鸠。 2. 四海皆阳春:四海,指天下;阳春,春天的暖意。比喻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3. 秋风起鹈鹕:鹈鹕,即鹈鴂(tíjué);秋天,鹈鴂叫声凄凉。 4. 蓬棘深藏身:蓬,蓬蒿;棘,酸枣丛。指隐士隐居的地方。 5. 时哉有显晦:时,时代;哉,语气词,无实义,这里用作句末助词。显晦,显贵与隐退。 6. 微鸟灵于人:微鸟,指小鸟;灵,聪明
【注释】 送舒国裳修撰调闽舶提举庖祝有分守,而欲侵其厨。 (庖:指厨师;祝:指主持祭祀的人。) 峨冠何如人,携我相与俱。 (峨冠:指戴官帽的人。携我相与俱:带着我一同前往。) 微哉烹醢身,谁为蠲濯壶。 (醢:古代一种调味品;蠲濯:洗涤。) 芳臭自云荐,公尸色未愉。 (云荐:指用食物招待宾客时,将食物摆在祭品旁边。公尸:主祭者,此处指舒国裳。) 摄衣入庙门,匍匐投遐区。 (摄衣:换穿丧服。遐区
注释: - 数椽茅屋傍山开,横麓平檐雪满堆。 - “数椽”指简陋的房屋;“茅屋”是草房子的意思;“傍山开”形容房屋靠近山边;“横麓”是指房屋正对山脚;“平檐”是指平坦的屋顶;“雪满堆”是指屋顶上积满了白雪。 - 耳畔春风还料峭,田家钱矰尚尘埃。 - “耳畔春风”指的是春风拂过耳边的感觉;“料峭”是指春风寒冷刺骨的样子;“田家钱矰”是指田间劳作的人;“钱矰”是指捕鸟用的工具
注释: 百雀不如凤,胡为占琅玕。朋雏碎语不可听,六月搅动清风寒。我欲挟金弹,巧避千万端。徘徊恐落一枝翠,矫首待凤栖阑干。 译文: 百雀不如凤凰,为什么要去占梧桐树?朋友们的雏鸟叽叽喳喳,听起来让人心烦,但六月的风把清冷吹得更加猛烈。 我想要拿着金弹弓,巧妙地避免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犹豫不决,害怕会落下一枝翠绿的羽毛,我抬头仰望着凤凰栖息在栏杆上。 赏析: 此诗是一首寓言诗
【注】武阳驿:位于今四川彭山境内。 【赏析】此诗是一首怀乡之曲。诗人在旅途中,因思念故乡,遂写下这首小令。“东风开到刺桐花”一句,写春风吹开刺桐花,引起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夜来有梦难分别”,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切和梦中的迷茫。“半是长安半是家”一句,则写出了诗人在思乡与思亲的矛盾心理。全词以景结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的深切思乡之情
明浙江秀水人,字天鹿,号荑庵。 少孤,由母胡氏教读。 及长,博通群籍。 值明季世,弃举业,无进取志。 时与陈继儒、李日华诸名儒以诗酒还往。 工诗文,尤邃于词。 有《籁阁词笺》、《琴啸轩乐府》、《南都游草》、《九峰游草》、《吴门杂咏》、《荑庵文集》。 生卒年:?-
明浙江山阴人,字子宿,号清湖。 正德十二年进士。 选庶吉士。 与同馆舒芬等七人疏谏武宗南巡,廷杖濒死。 出为泗州知州,募江南女工,教以蚕缫织作,由是民足衣食。 嘉靖初,召为户科给事中,屡上疏,皆天下大事,切中时弊。 官至江西提学佥事。 有《清湖文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