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第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在明朝众多的文人墨客中,郭第以其诗才和对军事的深厚兴趣脱颖而出,被后人传颂。
郭第(1472年6月6日—?),字元登,是明代濠州钟离临淮人。他不仅是一位多产的诗人,还曾担任过河南汜水知县等重要职务。郭第从小博闻强记,酷爱谈论军事,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从描绘江南景色到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无不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郭第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在明朝众多的文人墨客中,郭第以其诗才和对军事的深厚兴趣脱颖而出,被后人传颂。
郭第(1472年6月6日—?),字元登,是明代濠州钟离临淮人。他不仅是一位多产的诗人,还曾担任过河南汜水知县等重要职务。郭第从小博闻强记,酷爱谈论军事,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从描绘江南景色到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无不体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解析】 此诗首句“鸟声节拍递相催”是写诗人听到江上传来悦耳的鸟叫声,便情不自禁地借酒浇愁,于是借着江水的空阔来送酒。次句“借向空江送酒杯”,诗人将酒倒入杯中,任凭酒水流到江里,这既是动作描写,也是抒情。第三四句写江边女子的歌声,诗人以“宛转娇音人已醉”形容江畔女子的歌声美妙动听,使人听了陶醉了,而自己则更觉心醉。最后两句说:既然江畔有如此美妙的歌声,我何必再让龙女唱《桃叶歌》来打扰呢
【注释】 吴:指作者的友人吴景奎。升见:被提拔而见面。寻:不久。遂:于是。移就:安置在。松下榻:指安身之处。独有:只此。高松:高大的松树。偏宜:特别适宜。野烟:指松林中的烟雾。空翠:松林中青翠欲滴的景色。丝雨:细如丝的春雨。半帘:一半遮着帘子。元:原来。无住:没有停歇,即不停。逢君:遇见了友人。似:好像。成:成为,指结伴同游。胜赏:优美的风景,好的游览地点。何以慰遐思
【注释】 素绠:竹制井汲用的绳索。 寒波:清冷的水波。 娇英:娇艳的花。 葳蕤(wēi ruí):草木茂盛的样子。 对月对镜:对着月亮和镜子梳妆打扮。 堪赏:可以欣赏。 折:折损,凋谢。 泠然:清脆的声音,形容声音清亮、悦耳。 莹冰雪:像冰一样洁白晶莹。 【赏析】 《咏井底花影赠李太常》是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在夜晚的月光下,对着井水里的自己的倒影梳妆打扮,欣赏着自己的美丽
解析 第1句:一片迎潮雨,钱塘泊岸逢。 - 关键词: "迎潮雨" - 描述的是杭州钱塘江的潮水带来的雨水。 - 译文: 天空中下起了像潮水一样汹涌的春雨。 - 注释: "迎潮雨"表明这是一场与潮水同步到来的降雨,增加了一种自然和壮观的感觉。 第2句:烟明六和塔,云暗两高峰。 - 关键词: "烟明六和塔" - 使用“烟”来形容天空中的云彩,使得塔显得更加清晰可见。 - 译文:
【注释】象山:在今江苏镇江附近。薛门:即薛荔门,薛荔是常绿藤本植物,茎干可编织器物。一湾:指江水弯弯流过的地方。焦隐君:指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年诗人。太山:泰山,在今山东泰安县南。田家:指农民的家园。扰扰:忙忙碌碌的样子。倚树:靠在树枝上。把臂:拉起对方的手臂。问之:询问。颇:很,相当。呼儿:呼唤儿子。摘韭花:采摘韭菜的花。潺湲:水流声。粉蝶:一种小而美丽的昆虫。双鬟:女子的发髻。土壁
诗句释义: 小艇在淮南的道上,经历了无尽的情感。 译文: 乘坐小舟沿着扬子的渡口前行,心中充满了对江南风光的喜悦之情。可惜的是,我未能见到大海潮水再次涌动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扬子江口时所见的江南景色。诗中的“小艇淮南道”和“经过无限情”展现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赞美之情。“可怜扬子渡,不见海潮生”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亲历海潮再起时刻的遗憾。此外
立秋日忆陈从训将至燕都 黄鸟忽飞过,窅然思故人。 不知千里外,若个酒杯频。 客路燕山晓,河桥御水滨。 焦山凝望处,梧叶下秋旻。 注释: 1. 黄鸟忽飞过,窅然思故人。 - 黄鸟:这里指的是候鸟黄莺。 - 忽飞过:突然飞过。 - 窅然思故人:形容心情深远,思念之情难以言表。 2. 不知千里外,若个酒杯频。 - 不知:不知道。 - 若个:什么。 - 酒杯频:频频地喝酒。 3. 客路燕山晓
我宿象山下,薜门潮一湾。 为寻焦隐君,太山今又还。 田家恐漂麦,扰扰趋林闲。 白发一老翁,倚树遥相扳。 把臂一问之,颇觉开心颜。 呼儿摘韭花,携筐弄潺湲。 粉蝶不妨雨,乱飞绕双鬟。 土壁积檐溜,苔藓成斑斑。 浊酒无劝酬,满饮歌南山。 心将平等观,身已离尘寰。 忽怀古祠下,老僧应闭关。 明日渡江去,慈云相对间
张一凤是明代诗人,字圣瑞,号五若,东莞(今属中国广东省)人。张一凤生活在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是一位非常活跃的诗人,他的文学成就和社交活动在明代诗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张一凤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明代隆庆和万历年间的诗坛。这一时期,张一凤与许多著名的诗坛人物有密切的交往,包括王世贞、吴国伦等后七子成员。他们之间的唱和不仅丰富了当时的文学氛围
陈迪纯是明代的诗人。 字子美,迪祥弟,顺德人,他是一位在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通过举人考试进入官场的文人。陈迪纯的一生虽然仕途较为顺利,但在文化成就上却有着不俗的表现。他的文学创作不仅限于诗,还包括了其他类型的文学作品
郭武是明代的诗人,字炅隆,号海翁、鹅池。他出生于凤阳府,是一位在世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的真定府冀州新河县六户村人。 郭武的诗风清新疏朗,淡雅明亮,给人一种恬静舒适的感觉,这体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追求和努力。他的诗作中不乏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乌夜啼·金井梧桐霜叶飞》等作品,都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深刻感受和独到见解。郭武不仅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画家,他的画作同样受到后世的赞赏。